《你离善良有多远》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列。主编是徐鲁、翌平。从这些题材繁复、风格多姿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儿童文学的爱与美、真与善的光芒;看到了冰心老人提倡的“要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慈母的心。”
中国适合儿童读的书太少太少,这本书读起来干净澄澈,读此书,就是读一颗颗澄澈无瑕的童心。读干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是和一群纯粹的儿童对话。
全书收录了14篇文章,我最喜欢的是《你离善良有多远》。
《你离善良有多远这篇小说讲了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的故事。
“我一向一世无争,与同事关系融洽,对他人索求总是尽力相助,料想不到,有些人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上一次职称(每月可以多拿几十元人民币),露出了真面目,心里难免生出看破红尘的沧桑感。”读到此处,我居然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教书十几年,看过多少次职称评定?有没有偶尔为那几十元动心过?真不该。
一个无法免以流浴的老师,收到个昔日学生的一份礼物—— 一条洁白的围巾。这份礼物,一扫职称评定榜上无名的阴霾,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林秋云,一个成绩不好,但品行优秀的学生,天天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导、罚站。“这样的学生,将来能有什么出息?”“这么笨的人,居然还起名叫林秋云?应该叫林弱智!”……老师的语言暴力,如那秋日冷风,吹得这女孩抬不起头。
“看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我们这些身负育人重任的教师,对学生最为直接简明的评价标准,成绩好,就是优秀的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成绩差,就一无是处,只配遭白眼,以后这些学生走上社会,社会将以更势利的标准来评价他们,那就是看金钱和地位”。挠到教育的痒了吧?
在这样病态的育人环境中,胡秋云在班里的地位不难猜测。成绩出众的同桌,随时“夺”走秋云手中的钢笔,美其名曰“借用”,林秋云却只能低声下气,双手奉上;当其他同学谈论热门话题,只要她一插话,同学就飞来白眼,一句“你懂啥”,把她打入冷宫;自习课时,全班把前后门都顶上,故意让她站在门道吹冷风。
“有谁来体察她内心的痛苦与愿望?难道一个人学习不如别人,就可以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吗?又是什么原因使林秋云的同学发现不了她身上的闪光点呢?”
胡秋云并非一无是处。当有同学打碎墨水瓶,是她默默代为打扫;当老师需要座凳,她主动让坐;当体育课间长跑时,有男生故意对她使绊子,让她摔倒时,她说“算了”,而对帮助她,为她拾鞋的同学,她却充满感激。
“教育部门一个又一个打着改革之名的措施,加剧了教师之间名利的竞争,“教书育人”差不多只剩下向学生要分数,有了好的分数,教师就可以不被淘汰,就可以有饭碗,素质教育不过是一种装饰……”
多现实!分数真的那么重要?说好的育人呢?说好的身心健康呢?竞争,难道一定以丧失善良为代价?
王老师,仅仅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肯定了她的“善良”,而这个学生,对她终生感激,虽然这老师只教过她一个多月,对她只是没训斥、没嘲笑罢了。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记得周国平在《善良 丰富 高贵》里说过:“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于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
今天,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我们在一味追求成绩的时候,是否牺牲太大?比如,我们在鼓吹网课的功效时,谁该为孩子一降再降的视力负责?当我们对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眉开眼笑,对资质不佳的学生冷嘲热讽时,我们是否保持善良?
每朵花都有花期,每颗小草都该享受同样的雨露和阳光,一位人格健全的教师,不是该教学生面对强权不低头,对待弱者不嘲笑吗?吴非老师在《不跪着教书》里问:跪着的教师,如何教得出站着的学生?
算了,不说了,牢骚太盛防肠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