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被誉为华夏第一都,以钧瓷文化、大禹文化、中医药文化著称。禹州地理气候优越,盛产动、植、矿物药材1084种,蕴藏量达到12万吨。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孙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建"药王阁"永久纪念。禹州的中药文化自此开始繁荣。进入新时期以来,禹州成为全国17家标准化、规范化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居全国第三位。在中药材贸易中的影响力愈加增强,被批准为"全国中药饮片配送中心"。同时标准化的中药材生产规模也进一步扩大,通过国家GAP认证的药材基地数量逐年增加。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豫西丹参4种道地药材取得国家原产地域地理标志保护,在全国名列前茅。两年一度的中国·禹州药王孙思邈国际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交易大会不仅为禹州带来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与全国联系得更加紧密。
《中国娃·家乡情》是上东国际儿童之家10月份的活动主题。走进中华药城、拜谒药王孙思邈、逛药铺、尝药材、寻找杏林高手是孩子们今天最快乐的事。
走出园区孩子在社会上接受历练,在老师的带领下,每走一处都有老师进行讲解,和爸爸妈妈带着外出活动时完全不一样,原来,我们看到的事物后面还有一个个有趣故事发生。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在药王前面,亚进园长为孩子讲解药王孙思邈的生平和经历,孩子似懂非懂,对药王的“治病救人”义举不禁油然起敬,临走时还不忘拜拜药王。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益仁参茸商行》在店主的介绍下,孩子们了解到了冬虫夏草、西洋参、三七等生长发育和药用价值,使师生脑洞大开,知识又一次得到升级。
第二站我参观的是怀山药、生地、莲子、百合、茯苓、菊花等药材商行,孩子在店主的指导下对药材闻一闻、尝一尝,在向店主咨询过药名后,也对各种药材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参观的第三站是信誉药材行,孩子走进商行、不断地拿起手边的药材向老师和店主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看到他们对知识的“追问”我不仅“窃喜”,我好像看见40多年前的自己......
大树渐渐老矣、一棵棵小树正在茁壮成长......
大禹之州、颍水河畔、三都聚会、因缘而生。我们都为自己是禹州人感到骄傲,在《中国娃·家乡情》课程的行走中,我们不断对自己认知迭代升级、越了解、越热爱、不由得深深感受到:谁不说俺家乡好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