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是一种互相的关系的现象,是基于第三人的认可下的关系搭建。
“粉丝经济”下,人们对于明星寄予不同需求,当经济形成规模经济之后,就会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现象。
我之前认为文化是基于生产力下的人们的思想的显性表现贯连出的现象。而“粉丝经济”的疯狂在于烧钱、烧时间而为了宗教。恋爱是一个人的宗教。当加持利益这个因素之后,这更像是为欲望买单。而那种永无满足的欲望,是因为随意性和任性性。因为这种压抑的情况下,粉丝实现的自主不仅在呐喊呼叫,还有互相影响,共同沉浸在“关系”中。这时,情境的作用是昭然若揭。
人都有情感弱点,但是这就是“为什么情感自律是高级的。”
“现在的市场,从买卖关系到长期的维护和建立情感。”明星大都是“情感贩卖机”,不是他们本身属性自带情感,而是他们的人设千百面,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活的失望、理想的破灭、人性的沦丧、自我的疏离等等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的。
明星提供的“快餐文化”是即时的,只要你想就有。就像去逛商场,总有一个让你停留。因为人们相信所见,而忽略辨别,人们宁愿让自己成为默默无闻的之一,也要让明星幻想成为唯一。
因为现实生活的艰难,人们转而投向的情感寄托是那种自我映射的完美。恋爱的人是高于平自恋,追星的人是同于粉丝的自恋。
娱乐产业来说,明星中介无疑是交流、传播、生产媒介。明星与娱乐公司不是合同关系下的胡总劳动,是一种个人丧失的演绎生活。所以明星讲的最多的是“演绎生涯”而不是“明星事业”、“xxx生涯”,原来真相早已经说出来,只是没有捕捉到。
娱乐生活和追星生活是不同的,娱乐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比重或大或小,也可没有。但是追星生活是脱离生活,是一种与现实格格不入的自恋情境。
追星的人是自以为幸福的可悲,旁人惊讶于疯狂程度而粉丝甘之如饴。这就是一种“愚民”的终极方法,再严酷的刑法也比不上个人本体的失落,个体文明的失落从追星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