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 23
2018
标题
1
昨天和朋友去吃甜品。
她点了一个芋圆和一个双皮奶,我要了一个红豆沙。
甜品上来,她吃了两口,说:“还没上来的时候真的很期待,吃了两口后感觉一般般。好失望……”
我埋头自己的红豆沙,“嗯……不难吃,也不好吃。不功不过吧……”
心里忽然小小惊了一下,我们将就着,吃着这些不功不过的东西多久了?
多久将就着这些不功不过的东西了。
标题
2
去年夏天去深圳旅游。
在外面寻找吃的东西,发现在深圳一家大商场里有一张海报,商家的海报说是“一碗用心做的馄饨”。
我们两个就跑过去点了两碗混沌,端上来后我吃了一个,“没什么味道。”朋友安慰我,“这已经是它用心做的馄饨了。”
我白了他一眼,“用心没用啊!你要用盐啊!”
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一般般”“不难吃”“过得去”;我们的味蕾不再挑剔,好像已明知挑剔无用;我们被不功不过的东西渗透着,还以为这就是日常。
不走心的食物成了常态,好吃反倒成了稀奇。这样也好,安慰自己惊喜难得,才愈欢喜珍贵,珍贵不易。
标题
3
我吃过Lady M的蛋糕,那是一块有魔力的蛋糕。第一次吃咬第一口的时候,有眼泪微微泛在眼眶,但也不至于流出来,它是每一口好像都能感受到始创者通过蛋糕师的手传递那份温柔的心意。你甚至想成为这样的人,能让周围的人获得幸福的人。
一份走心的食物是真的能传递信念,这份信念本身背后就是千锤万炼的错,所以才强韧到足以跨越时空,才温柔到可以抵达内心,才经典到得以口耳相传。
标题
4
我们习惯了做对的事情,尽力避免出错,但遗憾的是我们最终长成了不知道如何去错的大人。
如果食物要靠试错才能惊艳到味觉,那没有办法去错的我们也许只能一直无功无过地活着。
这种无功无过的生活,三毛这样描述,“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时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就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所说的、所做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荒腔走板。”
偶尔抬起头才发现,人有时候,也如一道食物罢。
标题
5
所以吧,人若如食物,那也要做曾错得离谱,错到百转千回终柳暗花明的食物呀。失败当然很难过,人类向来有规避疼痛的天性,但我仍希望有细微而尖锐的疼痛来刺到快要像味蕾一样迟钝的心,提醒它你也曾强悍而温柔。
所以吧,想做什么就去吧,管它什么对对错错呢,那些我们称之为传奇的人,大抵是在对的路上走太久了忽然就跳出来错一回才闪闪发亮的呀。
所以吧,尽管听从内心去错吧,做对太容易,我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去做对的事情。
吃不功不过的东西太多,呼吸无功无过的空气太久,人是会坏掉的。功过参半,对错一身,你才知道,哦,原来我还好好活着。
End
你有对错难抉的时候吗
希望它可以带给你勇气
故事太多 眼泪太少不如 我送你朵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