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梦不自知,一厢执念起,半生零落碾作愁,遂人愿,无人知,梦里花落知多少。
梦里落花常有时,却也有一人惦记花儿在夜里所遭受的风雨“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待字闺中人不识,惜春怜花惹人伶。这少女情怀时的多愁善感,一一显现。她就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她的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渡过的,受家庭的熏陶,也使得从小在仕大夫家庭出生的她,深受父亲李格非的影响,自小就打下了坚实文学创作的基础。身处城市之中的大家闺秀,自然没有乡村地主家的女子闭塞,其间,她便跟着家人来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也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更是留下《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名篇。
十八岁青春年华予一人,从此夫妻恩爱燕双飞。当时十八岁的李清照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成婚,婚后更是过上了幸福美满,如胶似漆的生活。一首《醉花阴》“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远游在外的丈夫“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那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又如 《一剪梅》下篇中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所写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更是让人为这对分隔两地的璧人,感觉惆怅哀婉,寂寞孤独之感也顿时涌上心头。
梦里花开绚烂,何时开始也开始随时节变化,变得残败不堪。因而,好景不长,李清照后期在经历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也像摇摇欲坠的花,失了亮色,但留下的是更使人悲伤地凄凉低沉之作。
哀其不幸,这或许是人生所要经历的,然而,倘若没了这段不幸,又岂有李清照在南渡初期的那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的怨恨,化作一声惊雷,拥有男儿气概,也好像在做些垂死挣扎,以便释放自己最后的光彩。此后余生,便只留下浓墨般的悲凉之色了。
愁绪翻飞,零落半生,流徙漂泊,客死他乡。其中“愁”作为她后期创作的基调,其中有《声声慢》前16字,更是字字诛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发当时的情绪,更让人闹心,到最后“梧桐、细雨、黄昏之景,交相辉映,凄清哀凉,这般“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怎能不愁呢?又如《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今时不同往日,区区一介女流之辈又有多少能耐,也怕抒发哀愁也会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深,更是抽象化具体,又如何载得动那愁怨呢?我心忧愁,是为词人的零落而愁,那词作中间的愁绪让我感伤,而如今的世人或许不能体味其中的愁滋味,但静心一想,倘若那路旁鲜艳夺目的花,经历一场风雨,就在自己的眼前,变得残败不堪,你又会有多少的心疼与落寞呢?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总有遵循着自然地规律,不必强求,可李清照这朵花的飘零,却自始至终的触动着我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依稀可见,那梦中的身影,依旧像落花般向大地飘洒着芬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