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我去参加一个学习,被人从背后拍照,那叫一个虎背熊腰,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我去上了一节形体课,有一部分是美背,老师在练习时候讲了一些要领,后来我嫌太累,就没去了。
但是想起那个虎背熊腰的照片,又有点意难平,就遛娃的时候隔三差五试着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活动活动肩背,酸了累了就结束,心情好了多练两下,心情不好或者当天太累就休息
一年过去了,我都忘了虎背熊腰的事儿了,只是时不时动两下,那天去买衣服,卖衣服的小姐姐夸我说:你的背比较挺比较薄,肩胛骨两边也没有肉肉,也没有内衣勒的痕迹,所以穿这种随身的针织衫比较好看。
说的我当时愣了一下,我的背比较薄,我不是虎背熊腰吗?再看看镜子,再捏捏肉肉,还有,但是确实变少了,而且背确实也比之前要挺,肩膀不在内扣了,也舒展开来。
我欣喜这些变化,但是根本就没想到是我隔三差五练背的结果,直到晚上遛娃,我下意识的活动手臂,挤压肩胛骨,才想起这些往事。
后来有天儿子突然就会默写26个英文字母了,虽然只是形似,歪歪扭扭,不是标准的划线书写,但是依旧让我欣喜若狂。从他出生我有意识让他接触英语听说读看磨耳朵,不是标准的英语口语教学环境,就是玩,不成想,他会观察他看到的英语字母,并模仿他的书写,他当时四岁半。
我有个朋友,是微习惯践行者,我一直搞不懂什么是微习惯,微习惯应该如何建立,有什么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直到这两件事发生。
我去向她请教,她详细的解释了微习惯是什么,微习惯主要就是要保持一个长期主义,而且它对于我们自信心的建立也有帮助,他把一些大习惯,分解成非常小的动作,小到随时随地随手可做,不会因为被迫中断而沮丧我,也不会因为难以坚持而放弃。
比如很多人读书会觉得要在安静的环境,要有大块的时间,要有一把舒适的椅子或者一张舒适的沙发,再有温暖的光源,和可口的茶水,才适合阅读,当仪式感满满的开始阅读,一旦被别人打断,就会产生烦躁心理,很难再沉浸其中。
还有人会觉得碎片化读书不利于系统的思考,即便有碎片化时间也用来刷视频追剧,而不是捧起书本,还有人会强行规定自己每次读书必须多长时间,读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总会去看读够时间没有
有的时候,一件事仪式感越足,越在被破坏的时候感到沮丧,如果不给读书赋予这么多仪式感,闲了随手拿起一本书,翻开,读,不去计较能学到什么至理名言,不去想我一定要记几页笔记,学个啥概念,而是享受当下读书时候的心流状态,愉悦当下的时光,我觉得足矣。保持这种感觉一年十年一生,回头再看这一路的时光,处处繁华
通过这次对话也让我深刻的理解了那句话:很多时候,你没有拿到结果,并不是你不努力,而是你还没有等到结果出现就先放弃了。
比如我一节课就想薄背,这根本不可能,肉是一口一口日积月累吃上去的,凭啥要求一节课就瘦下来呢?比如我儿子,你总不能要求他出生就会背字母歌吧。
所以,时间是习惯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会帮助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