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正宫色”故宫口红的背后,暗藏着多少文化符号?

“正宫色”故宫口红的背后,暗藏着多少文化符号?

作者: 渭水徐公01112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16:48 被阅读79次

(我,渭水徐公,一个博物馆探险家。订阅我,和我一起走向更大的世界吧!)

谁都没能想到,故宫博物院这个大IP,居然会以口红的形式,一夜之间点燃了朋友圈。当初《假如故宫进军彩妆界》立下的flag,竟然成为了现实。

与故宫合作的品牌,是实力强劲的润百颜。这套口红,一共包含六个色号。据说,每天都可以不重样。身为一个直男,我有点好奇:星期日涂点什么好呢?

第一款“郎窑红”的颜色,是最接近正红的颜色。因此,很多女孩子,直接将这第一款颜色命名为“正宫色”。这有没有一种“钦定”的感觉?

这些口红之所以成为爆款,绝不是偶然现象。今天,我们且来看看,这支“正宫色”,啊不对,这支“郎窑红”的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文化符号。

既然提到郎窑红,就不得不提到“郎窑”。

从宋朝开始,一部分窑口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与此同时,朝廷也会派出官员前去监督。这些官员里,有不少都是“烧瓷狂信者”。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瓷器制作上独辟蹊径,从而开创了一个个新纪元。

这些窑口,被称作“官窑”。为了方便区分风格,很多人会用官窑管理者的姓氏,来为瓷器进行冠名。譬如“郎窑”“年窑(华妃的哥哥2333)”等。

而“郎窑”的管理者郎廷极,便是其中之一。郎廷极是汉臣,曾担任江西巡抚等职务。除了烧制瓷器之外,他还打败了从水路入侵的郑成功义军,可谓文武双全。

扯远了。我们来看看这款口红颜色的来源,也就是“郎窑红釉观音尊”。

郎廷极掌管景德镇官窑的那段时间,是红釉大放异彩的岁月。在康熙晚年,他终于成功确立了红釉的烧制工艺,被后人评价为“其明如镜、其润如玉、其赤如血”。其中较为典型的深色红釉瓷器,宛如初凝的牛血一般,深红的颜色间透着一种沉稳。

若能将这沉稳端庄的红润,悄悄移到唇间,这番风流蕴藉,绝对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美感。

说罢了颜色,我们再来看看这款口红的外壳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六款口红的外观各不相同,绝不仅仅是换个颜色而已。每一款的设计,都是匠心独具。而郎窑红的外观,自然更是别具一格。

郎窑红口红的外壳设计,灵感来源于道光年间的洋红色缎绣百花文夹氅衣。这件衣服,是这幅样子的(真品藏于故宫博物院):

而口红的外壳,是这个样子的:

口红外壳的主色调,与口红本体的颜色相同。而它的花纹设计,则在沿袭了百花文夹氅衣的元素之外,又进行了新的延伸。

衣服原有的祥云和百花图案,都被重新转移到了口红之上。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同样代表祥瑞的仙鹤图案。它与原有的图景,是相辅相成的。

在中国古典文化的设计中,仙鹤无疑有着“登仙”“长寿”等多重寓意。如果和松树组合到一起,形成“松鹤”的话,那便代表了对长者的祝福,祝愿长寿的意味更为浓郁。而当它与牡丹组合到一起时,则更偏重于富贵吉祥的含义。

实际上,它还有着另一层新的含义。绽放的牡丹娇艳迷人,宛如炽烈的青春。当它与象征永恒的仙鹤放在一起,无疑为使用这款口红的小仙女们,又附加了一层青春永驻、永远年轻的祝福。

而这背后,则暗含着文创产品设计的理念:文创产品,绝不仅仅是文物的缩小版或是复制版。它必须在古典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绽放出全新的生命

一味复制古代文化符号,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无论是文创界,还是主打时装设计的时尚界,都经常踏进这个误区。他们往往将古代服装上的花纹,过多地搬运到新产品之上。最终面世的产品,总是被众人吐槽为“雷人”。隔一段时间后,它们便被众人彻底遗忘,再也没有人将它们作为谈资。

如果复制和搬运太过完整,就会使产品的花纹过于繁复。一方面,它为制造带来了困难,使得生产效率大为降低。另一方面,产品也不符合快节奏时代的审美。在这个时代,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太多。但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却实在太少了。

因此,与其原样复制,倒不如取其一鳞半爪,得“画龙点睛”之意。这样的文创产品,预先为用户圈定了重点,更容易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它们之所以成为爆款,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完)

(渭水徐公,昔日的佛系写作导师,今日的博物馆探险家。欢迎你和我一起,走进更大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正宫色”故宫口红的背后,暗藏着多少文化符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o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