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
是红尘凡间千万分之一的缘分
香聚
是灵魂相通的人在有灵魂的地方互相照亮与点燃
一一题记
@香遇
因为一个灵魂邀约
因为一种同气相求的念想
武汉。
8月18日上午。
夏的太阳,
倔强地悬在秋的天幕上。
融侨华府的热风里,
知了们坚持着歌唱的操守。
在绿树的掩映中,
在花草的芬芳里,
“楚香书苑”一一
一个别有洞天的香寓里,
演绎出一个香聚的童话。
因为雪的灵魂邀约,
云从狮子山顶
洁白涌来!
勤从未来城中
向善向上的不凡跋涉!
萍从光谷的荷塘里
携来一缕清纯无暇!
欣在强刚毅之仁的儒雅里,
琴瑟和鸣,柔情谦谦!
韬御经天纬地之灵气,洞察世事之精魄,人情炼达之笔墨,俏然而至!
@香仪
仪式是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香仪包括沐手,听琴,点晴,燃香,观仪,饮茶一一
踏进“楚香书苑”,主人雪女士,让我们排在门口,用小竹筒在石盆里打上清水,一句“时时勤拂拭,心静生欢喜”的香汤沐手后,再行“何以致扣扣,香囊奉雅士”的迎宾礼,让人油然而生满满仪式感的喜悦。
落座香席,见香堂内袅袅清烟,两位美女香侍在大堂另一头的古雅屏风下,一位操琴,一位在琴声伴奏中,款款篆香,行楚香仪轨里最隆重的奉宾上礼,一篆龙纹香印,请云教授点晴,我有幸成为燃香嘉宾,在香侍的引导之下,点燃引香,再由香侍点燃的龙纹篆香,但见香烟龙跃云涌的弥漫香堂,令人身心顿时浸润于香氛中,满心欢喜。
此刻,古琴悠悠,香烟萦纡,似清润溪流漫溢心肺,精气神开始收缩凝聚,内心开始变得虚缓而平静一一
@香事
让心浸润下去
灵魂在这袅娜的空间里净化得纤尘不染
最期待的香事就要开始了。
我们每人的面前都放上了三样东西:合香粉,福字香模,龙脑纯霞
雪老师说,秋天了,桂花有健胃生津、润肺化痰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做桂花香。
她在我们面前做起示范,让我们用龙脑在盘子里和香粉,象和面粉一样将其反复搓捏,再将湿团的香粉在模具慢慢的覆盖夯实摸平,再将模具与香慢慢的分开,整个过程,不能急也不能快,要慢条斯理按步就班,要一步一步按程序做下去一一
我说,这个活动可以推广到医院,让有“三高”病人每天参与制香,这过程绝对可以减缓三高,勤总说可以到养老院去做公益,可以减缓老年痴呆症,云教授说,可以中小学生和大学生都可以来做“研学游”一一
谈话间,我们都分别做好了一盘“福”字香和一盘“彩云”香。
雪老师要求我们在铺香的粉红腊纸上写下主题,签上名字。然后放进黑白不同的两个盒子,她说黑盒字作的“福”香放在这里收藏,白盒子装的“彩云”带回家里纪念。
@香餐
是饭菜又不仅仅是饭菜。
是一份香事之后的精神咀嚼,是一份情深义重的营养滋补,是一份对未来的期许与祈愿一一
时间过得真快,当强教授挥毫泼墨,潇潇洒洒专为此项活动献上一副“雪竹”图之后,时针已经向13点奔去。
雪老师说,吃饭了!
走回大厅,刚才做香事的长桌上,已经整整齐齐放好了髹漆的饭盒。
这饭盒打开,内面有四个淡雅清香的菜肴,一团米饭。色香味令人垂涎欲滴。饭盒的旁边还有一碗“狮子汤”。
@香见
香
本是一种植物的成分。
但后来成为了古人敬神拜祭,表达意愿和诉求的媒介。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香火
在我国,传宗接代叫香火。
中国人有个习俗,那就是后代在祖宗的祭日会给祖先上香,祈求保佑。如果没有后代,就没人给祖先上香了,香火就会断了。因此,传宗接代就被称为“续香火”。同时,《现代汉语字典》也解释了香火的含义,指出“祭祀祖先的事情是由子孙来完成的。有子孙,到祭祀时,就有人给祖先上香;如果没有子孙,到祭祀时,就没有人给祖先上香,香火就会断了。因此,人们用祖先的灵位有没有香火的‘香火’来表示有没有后续之人。”
香道
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古代多流行于中国古代贵族士大夫及文人阶层,通过识香,六根感通、香技呈现和香法修练等环节,并在相对规范的程序中,使人体会人生和感悟生活的一种高品味的修行。
中国用香的文明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楚香做为香文化起源在明人周嘉胄《香乘》开篇序即有:以香草比君子,屈宋诸君,骚赋累累不绝书,则好香故余楚俗....”。
楚香由此一脉相承,朱火清烟流传至今,如今己是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