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meter组成:
测试计划:断言,定时器,监视器,配置元件,前置处理器,后置处理器
线程组:断言,定时器,监视器,配置元件,前置处理器,后置处理器,逻辑控制器,Sampler
二、Jmeter录制测试脚本
1、添加线程组
(1)线程数:即虚拟用户数。
(2)准备时长:线程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
eg:20线程,每秒启动2个,需要准备时长10秒。
(3)循环次数: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
eg:循环次数为5,20线程,则总请求数为100;循环次数为“永远”,停止脚本时停止请求。
2、添加逻辑控制器
增加HTTP请求(添加 -> 取样器Sampler)
3、设置QPS限制(QPS:常数吞吐量定时器,即每秒查询率)
• Target throughput(in samples per minute):目标吞吐量,注意单位是“分钟”,实际填写值为:60*QPS
• Calculate Throughput based on:
(1)This thread only:控制每个线程的吞吐量。此时,总吞吐量为:target Throughput * 线程数量。
(2)All active threads: 设置的target Throughput分配在每个活跃的线程上,每个活跃线程在上一次运行结束后等待合理的时间后再次运行。活跃线程指同一时刻同时运行的线程。
(3)All active threads(shared):与All active threads的选项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每个活跃线程都会在所有活跃线程上一次运行结束后等待合理的时间后再次运行。
(4)All active threads in current thread group:设置的target Throughput 将分配在当前线程组的每一个活跃线程上,当测试计划中只有一个线程组时,该选项和All active threads 选项的效果完全相同。
(5)All active threads in current thread group(shared):与All active threads in current thread group 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每个活跃线程都会在所有活跃线程的上一次运行结束后等待合理的时间后再次运行。
4、添加监视器
eg:聚合报告、察看结果树(请求数据)
5、运行脚本
6、分析聚合报告
Label:每个JMeter的元素都有一个Name属性,这里显示Name属性的值。
Samples:本次测试中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
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毫秒)。
Median:50%用户的响应时间。
Min:最小响应时间。
Max:最大响应时间。
Error%:本次测试中请求的错误率,即出现错误请求数量/请求总数。
Throughput:吞吐量,每秒完成的请求数。
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
参考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