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额济纳旗到包头,真正让我领略了什么是风雨同路。昨天晚上住在了额济纳旗,一个小小的镇,只有3.2万人,到的时候赶上了吃晚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蒙古,跟标签党一样,总觉得一进蒙古就是绿草遍野,策马奔腾。可是却走进了更大的无人区。
与甘肃的无人区不一样,蒙西的无人区荒凉多了辽阔和苍茫。这与蒙古族憨实壮阔的性格完全吻合。额济纳旗地界不大,广场非常漂亮,夜晚的宁静可以看出来蒙古族并不是特别喜欢喧闹的民族。在草原上的民族可能更喜欢倾听长生天寂静的声音。只不过习惯食肉的民族的确是在丸子汤里,砂锅里,牛肉面里放大块大块的牛肉的,而且汤类食物是不配馍馍花卷的。因为肉就是主食。
出额济纳旗就开始下起了小雨,一片胡杨林,未到秋天,自然是绿油油一大片,穿梭羊肠小道,自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致,再加上适时的小雨,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上了G7,风景就开始急剧变化。风大雨狂,顺带着黄沙千里。雨砸在前窗声音巨响,车里的人说话都得放大几个声贝,可是落入戈壁尽是无声无息。这浩瀚的大地,承受着一切,也吸纳着一切,然后无声无息,不痛不痒。我想比起江南水乡或是奇山异水,大西北的壮阔是让人惊叹的,他有些非主流文化的浑厚和内敛。
一路向东,雨势未减,同样是蒙古,东西差别不是一般的大。一过蒙中,气候渐趋湿润,雨水也就愈加的丰厚。对于一个纯正的新疆人来说,看到这样的下雨,是觉得很可惜的。这样实在新疆,尤其是南疆,那得浇灌多少良田和美景呀。
到了包头,直接就进了包钢,这是个230万左右的工业城市,因为有炼钢一系列的产业,养活了芸芸众生,也给包头环境带来了挑战。不论到哪个大一点的城市,人总是匆忙的,汽车,电动车,自行车~交通工具的错综,你就可以想象时间效率的重要性。
包头人的口音很混杂,我听到了甘肃口音,河南口音,东北口音,河北口音~这里没有普通话的焦灼,每一个人都很随性,更没南方需要的陌生感,因为同是北方城市,人们的心胸自然是畅达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自卑和排外。雨势一会大一会小,坐在凉棚底下,吃着一碗十三元一家三口都能吃饱味美的凉面,感觉虽是过客却也舒适。有些城市是值得一探的,但是也就一探足矣。
明天,我们将会前往河北承德,对它的了解就是皇室的后花园——承德避暑山庄了。不过,只要踏上陌生的土地就会刷新新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