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反思|| 从“压服”到“威服”再到“对话”

反思|| 从“压服”到“威服”再到“对话”

作者: 响亮_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5:17 被阅读0次

    我们并不去以同理心换位思考事情背后的原因,有时候甚至也不去探讨其中是否有着合情合理的成分,凭借经验、权利、也交织着一些教育机智,最终几乎每一位学生无一例外地全被我们征服。

                                                                                                    -------------李希贵《面向个体的教育》

    压服是下策,威服是中策,对话是上策。三种策略,各有各的用处,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策略才是明智的选择。

    初中学段,特别是低年级学段,压服,短期效应好,但反弹带来的副作用也大。当某种情况下,或许你会遇到蛮不讲理、油嘴滑舌的学生,有必要采取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树立规矩,可能学生心中不服气,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不能怎样做,而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做;老师解释得越多,他会歪理一堆,就失去了教育的目的。虽是下策,但依照规矩执行,学生的行为规范至少表现得正确,再寻找适当时机解开学生心结(这个收尾很重要),也算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吧。

    与科任老师比较而言,学生一般都更敬畏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手中有更大的决定权。当学生触犯制度和约定,班主任的一席话可能左右结果。在这种情境下,班主任的“威服”就显现出来了。利用手中的权利管束学生,使其纠正错误,但或许深层次的原因并没有找出来,也就意味着没有对症下药,学生下次可能还会再犯,老师辛苦教育的作用则大打折扣了。

    而了解学生的更好手段就是“对话”了。这是老师期待的、也是家长期待的,具体用起来却不容易。孩子的内心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打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需要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渐渐建立起来的。这就需要老师寻找教育契机,会观察生活并发现学生的共鸣点,真实思考学生的合理内心需求,并提供帮助使其实现,用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关怀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学生自会投桃报李了。“对话”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老师不可能事事俱到,24小时跟住学生,只有学生与学生才更多时间在一起。教育好一个学生,发动他带动周围的同学都往正确的行为上做,班主任的工作就更简约了,更接近“高品质勤奋”状态。再者,学生之间或许有很多“内幕”(加引号),别说家长,老师都了解不到。这时候对话的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当我们放弃一定要说服别人的习惯后,便会欣喜地发现,在孩子们坚持的观点里,正有着我们的追求;在孩子们追求的理想中,正有着我们的坚守。加强对话,了解需求,才能对症下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思|| 从“压服”到“威服”再到“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tk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