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就喜欢胡思乱想,想象力之丰富,延展力之强大,情感共鸣度极低,使得我很容易陷入到某些文章的情绪中,也始终会对一些地方、一些人和一些事始终牵肠挂肚。
今天是培训前的最后一个休息日,中午吃了饭,我就一个人倒了三趟地铁,来到了地坛。
说起地坛,就像说起北京一样,我记得的都是一些奇怪的点。比如,关于北京,我记得的是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还有后来读过的《故都的秋》。再比如,关于地坛,我记得的是史铁生和他的母亲。
不过,距离小学时代过去几近二十年,早就忘了《故都的秋》是什么模样,也不记得《我与地坛》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更不记得《秋天的怀念》里妈妈说的豌豆黄儿是哪家的了。但是,我始终记得郁达夫说过,“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那我想,北京的秋一定是我未曾想象过的美吧。我也始终记得,史铁生的怅然,他一个人坐在地坛公园,从古祭坛在黑夜里消失,又等到了它在月光中浮现,却始终等不到来园中找他回家的妈妈。我更记得,妈妈生怕出碰到儿子的痛,说起“跑”和“踩”就偏偏没了声,最后一次说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第二年秋天,妹妹推史铁生去北海看了菊花,妈妈口里开的正好的花儿,这一次看花,是赴约,赴与妈妈的约,因为他俩终是好好活了下去,像妈妈说的那样,要好好儿活。
当然,和北海有关的记忆,不只是史铁生和他的母亲,还有《让我们荡起双桨》。一二年级学的歌,却从没有忘记过怎么歌唱,更没忘记过那时候的欢乐与向往。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耳畔歌声还在回荡,我却已经不在是红领巾,白塔依然倒映在北海面,我却已不再年幼。
关于成长,我始终矛盾。欣喜自己因为长大,可以走得更远。惆怅自己因为长大,童年离得更远。不过,矛盾依然,成长依然,能做的无非就是好好长大。
今天从地坛到北海,从岸上到泛舟北海,一个人,一艘船,我想,这就是成长,内心的欢喜已经可以感染周身的孤单。
其实,我从不孤单,因为我有四季、有秋的回忆,也有成长的印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