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生存下去
第十九章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
以前的教育都在灌输信息,因为信息是稀缺的;而现在信息是过载的,还被混入了扰乱视听的部分,如何分辨信息成为了关键;在信息时代,认识自己更加重要,如何能分辨清是你的选择,还是算法推动你做出了选择,是你更了解自己,还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更懂你?你以为你在控制自己?还是“推荐算法”在控制你?当我们失去了控制权,就变成了楚门的世界和Matrix里面的母体了。如果还想保留对自己的控制权,就需要比算法更懂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
第二十章 意义:人生不是虚构的故事
赋予生命意义的虚构故事,需要具备几个条件:1、所有的故事都不完整;1)在故事里需要扮演某种角色;2)好故事的讨论范畴要超出自己的视界。在这个故事里,必须要得到某种身份认同,参与到某种比自己更重要的事物,好为人生赋予意义。2、故事都是开放的,很懂得如何抓住人的注意力。
为什么有人会相信?1、个人身份认同的需要,家庭社会灌输合理化;2、社会机构体制是建立在故事上,质疑故事的真假,会遭到排挤和迫害,推翻整个体制和基础。多数故事之所以屹立不倒,考的不是稳固的根基,而是屋顶的重量。如果个人身份证认同和整个社会系统都是以故事为基础,就很难再去质疑这个故事。原因不是这个故事证据齐全,而是因为一旦崩溃就会引发个人和社会的灾难。
如何让人感觉故事是真的?仪式,是一种神奇的行为,能让抽象变得具体,虚构变得真实。
孔子对人性有着深刻和永恒的理解,对他来说,尊礼是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关键。
在所有仪式中,献祭是最有力的一种。想让别人相信某个虚构的故事,就要引诱他们先为此做出牺牲。他们为某种信念牺牲越多,这种信念就会越强烈。只要我们被说服并做出某些痛苦的牺牲,我们就会被困在这个概念里。
我们都希望去寻找人生目标,在某些现成的故事里找到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就能找到意义。但自由主义对世界的解释正好相反。不是宇宙给我意义,而是我为宇宙赋予意义,没有什么命运或者正道。我可以自由的开创自己的正道。通过自己的感受、思考、渴望和发明去创造人生目标和意义。
佛教进一步否定了意义,宇宙没有意义,而人的感觉也没有意义,只有事实,没有意义。根据佛教的说法,宇宙有三个基本现实:一切事物都会不断改变(诸事无常),一切事物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人类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总觉得在某个地方会有永恒的本质,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远心满意足。这永恒的本质有时称为上地,有时称为国家,有时称为真是的自我,有时称为真爱。而人如果对此越执着,最后找不到的时候也就越失望越痛苦。人执着的时候,如果觉得有人妨碍了自己,就会产生仇恨。
根据佛教的说法,生命本来就没有意义,所以人类也不需要去创造意义。人只要知道一切本来没有意义,就不再追求不再依恋,于是得到解脱。
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总在做什么。
第二十一章 重新认识自己,人类心智的奥秘
什么是现实?通过内观发现的身体的变化是现实,对身体变化的解读是感觉。认识自己从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开始。
通过内观来观察自己的心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