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仿佛就被灌输了一条信条,那就是一定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然后呢?
然后就是学习把我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变成了我们不想成为的人,或者说我们仅仅是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敲门砖,当成是实现阶级跃升的工具,一种捷径。真正能实现阶级跨越的人,永远是极少数的幸运儿,他们也不一定都是通过努力学习而实现的阶级跨越,何况很多都是一些根本不学习的人,但也有部分是通过努力学习而实现的阶级跨越,但努力学习绝不是仅仅唯一的因素。
学习,对于爱好它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享受学习的人来说,他们一方面有着过人的学习天赋,能够比别人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他们能更好地沉浸在学习中,能够从学习中获得的多巴胺快感远胜于学习所带来的疲倦感,这就是他们能孜孜不倦地进行学习的动力源泉,但这种人往往只有千分之一或者更少,他们在后面往往会成为科学家学者之类的人物。
但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学习,又不是这样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而是一种完全没有什么意义的填鸭式重复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千篇一律的,耗费了大量的教育与时间资源。对于那些爱好学习的未来潜在学者来说,学一遍他们已经能考95分了,为什么要学十遍去考99分,为了多考4分去多学九遍同样一模一样的内容本质就是一种浪费。对于大多数本身就不适合于去学习或者当学者的人来说,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把青少年的他们压迫在书桌上,去重复这样一种思维定式训练,本身就是在强迫他们去做一件不适合他们去做的事情。当考试结束的时候,往往所有他们一遍又一遍演练的思维定式与知识已经完全烟消云散了。
所以努力学习或者说是重复性的强化训练学习,对于有学习天赋的人来说是一种浪费,同时会固化他们的思维模式,阻碍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绝大多数资质平庸没有学习天赋的人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摧残加上无用的劳动,在一旦通过考试之后他们会立即变得厌恶学习。这就是努力学习的结果。
所以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也只有骗自己说通过努力学习能改变自己的出身,能鲤鱼跃龙门,能获得一份非常好的工作,能晋升上层社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在学校里我们往往被这些美好的大饼画着,然后挤破头去抢那些能够比较容易晋升上层社会的专业譬如金融学、会计学等等。然后发现当我们进入了这个社会的时候,如果能够有幸看到比较中高层的社会,发现这个社会其实还是等级森严的,并且也不看什么学习成绩,甚至说学习成绩还不如出身背景更有敲门砖的意义。当进入了社会以后,以前学习成绩又多么好,学校有多么好我觉得都应该抛入脑后,因为进入了社会相当于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了,不管之前是清华的还是三本的。社会上工作有一套自己的规则,这种规则是跟学校里的规则完全两样的,有多少人可以是终生待在学校的,所以说学校里努力学习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基本没什么用,甚至说努力学习获得的成绩连敲门砖都不是。
我们看到最近的一些上市公司,一些成功的老板,其实他们很多都是一些很不起眼的学校毕业的,或者是在一些名校里面也是成绩非常一般的,但他们至少在这样一个社会的规则中目前看来是赢家,这说明他们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他们或者是很早就进入了社会,或者是在学校里就积极地与社会进行接触,可以说他们基本都不是那些努力学习的,但一定是天赋异禀的人。
在这社会上要成为一个牛人,不管是科学家、企业家或者是官员,能否努力学习并不是主要的,有一样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非常优秀的身体素质。因为在整个社会上但凡要成为一个稍微比常人牛一点的人,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是连轴转的,是要比一般人更少的睡眠时间和更大的工作强度,这没有一个非常强悍的身体做后盾是很难支撑下去的,身体一般的人很容易就垮了,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认为,对于青少年来说,与其努力学习,不如锻炼好身体。
我们东亚人的思维就是往往太沉浸于成功学的困境里面,他们往往看了那些成功人物的传记就以为自己发现了成功的密码,太naive了。且不说成功人物的传记往往是各种添油加醋,而且一般写的不到10%,或者在我看来任何的成功人士本质其实就是一个图腾或者吉祥物罢了,后面一定是有成千上文的支持,只不过我们不屑于记住那些幕后人物的名字罢了。
所以说,成功不是靠努力就能换来的,好好玩才是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