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用胶囊式传记,记取一个天才的灵魂”
——上海文艺出版社
“胶囊式传记”是一个生造的概念,版权所有应该是上海文艺出版社。
他们率先把一套七本艺术家的传记作为专辑出版,统一包装口号是:七本胶囊式传记,记录饱受争议的天才灵魂。
网络上的解释说:胶囊式传记式一种简短、浓缩的传记形式,旨在以简洁的方式呈现一个人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第一套七本的书名如下:
《爱伦坡:有一种发烧叫活着》
《梵高:一种力量在沸腾》
《塞林格:艺术家逃跑了》
《卢西安·弗洛伊德:眼睛张大点》
《汉娜·阿伦特:活在黑暗时代》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他知道得太多了》
《大卫·林奇:他来自异世界》
都是10万字出头的篇幅,口袋书形式,从书名看,内容也比较轻松,属于增加谈资的轻阅读。
电子阅读时代,开本大小倒不是成为“胶囊”最主要的形式,我的理解,这个“胶囊”指篇幅的短小,内容的聚焦,知识的密度,以及阅读的低门槛,没有背景知识负担。
话说上海文艺出版社真是会造概念呢,若干年前的“五角丛书”,一开始推出来,真的是每本售价五角,同时也指内容的丰富性,也是小32开,又窄又薄的口袋书,字也印得又小又密,真是完美体现上海人精明又精致的思维和行事方式。
然而,我想到的是,这种“胶囊式传记”的写作思路,不是也刚好可以让普通人用来给自己写传记吗?
我得到启发是因为这本《弗吉尼亚·伍尔夫》别致的结构:
7个伍尔夫的“房间”——从空间角度诠释传奇女作家伍尔夫的一生。
根据“编辑推荐”,还有两条:
N组关键词,敲开伍尔夫之门——家人、伴侣、爱人、朋友;婚姻、友谊、疾病;死亡、流水、写作、性……
41幅珍贵历史图片,打开伍尔夫的朋友圈——包括但不限于,伍尔夫和伦纳德的订婚照,伍尔夫与维塔、伍尔夫与斯特雷奇的合照……
我们都知道伍尔夫那句著名的宣言:“女性应该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因此用“房间”来结构伍尔夫的传记,不是令人拍案叫绝吗?
空间+时间,形成这本书的结构:
1、海德公园门22号,1882-1904年
2、戈登广场46号,1904-1907年
3、菲茨罗伊广场22号,1907-1911年
4、不伦瑞克广场38号,1911-1915年
5、里士满天堂路34号霍加斯宅,1915-1924年
6、塔维斯托克广场52号,1924-1939年
7-8、蒙克屋1919-1941年
这对于普通人写自传,简直是提供了模板呀!
当然,可以用专业+时间、城市+人物等不同组合来替换,以便安排传主最有个人特征的素材。
顺便说一下,这个思路对于做人物的小专题研究,也是很好的破题方式。
至于内容文笔嘛,我摘了开头段落的前三句,大家读一下:
海德公园门的顶头连着交通繁忙的肯辛顿路,肯辛顿路往西就变成了肯辛顿大街,这条马路面对着肯辛顿公园。海德公园门22号是一座拥有荷兰式尖顶的建筑,它的顶上又加盖了两层,背后延伸出一间餐厅。宅子里还有许多形状奇特的小房间,设计方案是弗吉尼亚的母亲为了节省设计师费用自己想出来的,这意味着六七个仆人挤在一个只有一个浴室和三个抽水马桶的家里。
怎么样,是不是百字营的平均水平?
这种描述,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参观博物馆、古建筑的记叙和描写?
你的职业是什么?你的爱好是什么?你可以用最符合自己“人设”的线索和角度,来结构自己的故事,写下来,你就会发现自己也是“天才”。
期待你的好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