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虽然是一种本能,却也需要培养和挖掘。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父母很少关心和照顾他,那么,他爱人的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爱。换言之,在冷漠的家庭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会慢慢形成。这样的人生态度,畏惧一切爱和柔情,不敢表达出自己的爱。
有些父母,老师或者其他成人给孩子灌输了一种错误的思想,只有软弱无能和可笑的人才会表现爱和柔情。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上述的人生态度。由于,显露柔情而被讥讽蔑视的孩子尤其如此,这样的孩子会把所有的情绪和情感都隐藏起来。他们相信,向他人展示爱和柔情是荒唐可笑,毫无价值的。他们不愿付出爱,不愿接受爱,认为那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权。在经历磨难重重的童年生活之后,他们已经很难再像正常人那样享受爱和柔情了。
有些孩子,因为冷漠,枯燥的环境,压制柔情的教育方式,变得胆小怯懦,他们不敢参与社交活动,慢慢的,甚至彻底的,从社会当中脱离出来。可是心灵发展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就是融入社会。这时,只要有人跟他主动示好,他就会紧紧的抓住对方,并竭尽所能的保护这段友谊,有人终其一生只有一个朋友。除此之外,不喜欢任何人,原因就是在这里。有的人发现母亲只爱弟弟,那一瞬间他强烈的感觉到自己是被忽视的,把于是把得到他人的爱和柔情当成是人生的目标。
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离不开大人,力量的悬殊使孩子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弱小无助,他知道自己无法独立的生活。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他人轻易就能完成的简单工作,而不出一点差错,教育上的很多错误,都由此而起。
人们让孩子做一些他们根本做不到的事,让孩子越发觉得自己渺小无用,有些人甚至会故意让孩子难堪,羞窘,并以此为乐。他们向玩玩具和真人玩偶一样,逗弄孩子,或者把孩子当成易碎的珍宝,无用的累赘。大人的这种态度让孩子,曾认为自己只有两条路可选。一个就是招人喜欢,一个就是惹人讨厌。因为父母的态度而产生的这种自卑在人类文明的某些特殊元素的共享,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忽视孩子的习惯,孩子有一种感觉我不重要,没有权利,永远无法参与大人的生活,甚至连话都不能多说,必须安静,温顺有礼貌。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一直伴随着对嘲笑的恐惧,嘲笑对孩子的伤害几乎是永久性的。
嘲笑孩子无异于犯罪,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某个成人在小时候是不是经常被人嘲笑。因为他永远无法摆脱对嘲笑的恐惧。忽视孩子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向孩子说谎,而且是那种显而易见的谎言。这会使孩子开始怀疑身边的环境,觉得他所面对的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遇到过这样一个小孩。比如有个小孩,他在学校里总是莫名其妙的大笑,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消失,他告诉我们,他觉得学校是父母开了一个玩笑,不需要严肃的对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