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会在双11上给阿里贡献1700亿销售额,给京东贡献1200亿销售额。因为我们人会世界上的其他物种,猪猫阿狗都不会的一件事情就是购物。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它们不会我们会?因为我们人拥有一个高端的东西——大脑,那么我们在购物时候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呢?也许我们只知道当酣畅淋漓的消耗着余额时,感觉只有一个字,爽!
分享一个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做的一个实验,研究者给受试者们每人100美元,让他们浏览购物网站,在那些受试者做决定的时候,研究者通过功能性核磁密切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研究者发现「决定一个人到底买不买东西的时候,有两个区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第一个区域是“伏隔核”,它的作用是提供愉悦感,简单的说就是当人看到想要买的东西,这个区域活动异常旺盛,越旺盛,买的概率就越大。
第二个区域是“岛叶”,和“伏隔核”作用相反,当预期到痛苦或者感觉到不愉快的时候,“岛叶”会变得活跃起来。“岛叶”越活跃,他们就越不会买。
这个实验很有意思,但是这两个区域都是我们大脑中的情感区域,我们在决策的时候,还会伴随着理性的思考,理性是情感的武器。但事实上,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的,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感情和理性驱动着我们极其重要的一个原生力,自控力。
拿我自己举例,我在天猫超市买零食的时候就是一个大脑中负责掌管买零食的感情和理性的模块的博弈,而模块变强的机制是获得“满足感”。也就是说如果我买了零食并且后来成功吃到了零食,要买零食的模块就成功战胜了其他的模块,让我感觉到快乐和满足,显而易见,当我下一次买零食的时候,买的冲动就会大的多。
你忽然会发现除了双11身边无时无刻充斥着这种喜欢刺激的你这种快乐感觉的激励手段,周围奶茶店的优惠活动,外卖平台上发大量的红包,赌博平台总是想办法一开始先让你赢赢赢。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增强自控力,就是要切断正反馈。
举个最普通的例子,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总想去看一眼手机,微信、微博等等,只要我们闭上眼睛,先去接受想要看手机的这个感情,然后想想我们为什么想看手机,想看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质,你会发现越分析你就越不想看。对于现阶段的我们而言,看手机真还不如踏踏实实上课来的实在。
在第一篇文章里我写了一段“决心是生出来的…..”,其实就是健身,早起给了我一个强烈的快乐的感觉,所以主管健身,早起的模块就越来越强,战胜其他模块的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
最后分享一句话,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期待在路上遇到有趣又自由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