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半的时候,科学老师在群里发了一条简单的信息,因为下雨的原因明天没法带孩子们到户外进行观察,所以让大家在小区找一两只蜗牛明天带回学校观察。
看到这则消息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场小规模荼害生灵的活动要开始了,转念又想到,小区里有那么多蜗牛让小朋友们抓吗?
加完班回到家已经快九点了,家里没人,原来是被霜宝带去找蜗牛了。半个多钟的时间,毫无收获。小家伙不乐意了,一定要找到,不然不回家。这倔脾气,也不知道是随了谁。
在孩子的心里,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比父母之言都更有分量。这种时候,弟子规所教导的对父母的遵从顺承是全然抛在脑后的了。
正因为孩子对老师有这种绝对的听从,老师的命令就必须很有艺术和技巧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应该是可以达到和完成的,如果有一定难度,就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或者允许有替代方案。
忽然又想起另外一件事,某天霜宝在上毛笔兴趣课的时候,因为不小心打翻了墨汁,被老师打了手板。这件事他自己没有说,只是后来有段时间表现得不太乐意去上毛笔课,从一起上课的孩子那里才了解到原来有这么个情况。
对于孩子来说,责罚也许是最没有效果的一种教育方法吧,或者说这根本就算不上是教育。
今天没有找到蜗牛,未必是什么坏事。以后也可能还会有别的找不到的东西。霜宝说,如果有耐心再找一会儿可能会找到的。
或者说,任何事如果能提前计划,未雨绸缪,则完成的几率会更高,或者完成质量更好。
为了鼓励霜宝写日记,今天特意用这个和他相同的主题。有人说,养育孩子,就是陪一只蜗牛散步。今天这个找蜗牛的小孩,总有一天会长大,希望有一天,他会想起这个夜晚的经历,和自己曾经写过的日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