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北风清冷,冰雪白霜,漫长的隆冬意味着万物都在修整蛰伏,迎接新的开始。热气腾腾,香甜扑鼻的腊八节,是我们盛大的“敬奉天地祖先神明”节日的序曲。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从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飘香
小 • 编 • 攻 • 略
在儿时的记忆里,腊八节就是带着烟火气的香甜。那是因为自古一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与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榛子肉)、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我们对腊八粥的偏爱,或许是因为它预兆着年的开始,所以我们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腊八的这天,将剥了皮的紫皮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米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待过年启封,就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
各异的民俗
除了常见的腊八粥、腊八蒜之外,祖国各地过腊八节的习俗也都纷繁有趣。
有的在腊八前一天,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食用。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不会肚子疼。
陕西的部分地区,要吃腊八面;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安徽省黟县地区的人们在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用盐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尽管各地的习惯各异,风俗多样,但节日的这天,大家都是沉浸在厨房忙碌的欢笑和氤氲的热气中。熬上一锅浓厚的腊八粥,感恩过去一年的收获,共同祈愿新的一年, 也会是这样香甜的一年。
【听云说】
遇见更美的自己
文艺|美学|纪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