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坚持分享第五天

坚持分享第五天

作者: rainbowflower | 来源:发表于2020-10-17 23:25 被阅读0次

    归因,归罪

    我家窗外有一棵紫荆树,今年长的特别茂盛,旁边也有一棵同样的树,却已经快要死掉了。我和老公看着着两棵树闲聊。我说,“咱们窗前这棵树,今年长的特别好,去年的时候也是半死不活的,后来我把自己做的酵素给树浇了两次,今年长的太好了,你看看另一棵,还能不能活啊?”这一片的土地特别碱,因为我浇的酵素是酸性的,能有效的中和掉碱,还能补充养分,我自然会想到这棵树长的好跟自己给树浇酵素有很大关系。

    但是老公听了,好像有些不乐意,他可能心里想:“为什么好事儿都是和你有关呢?这树长的好就是你的功劳啊!我表示不服气。”他说这棵树长的好是因为他给这棵树浇水了,我问他另一棵没有浇水吗?他说没有。我虽然感觉到他有些不服气,但是我也犯不着为了一棵树跟他争论什么。我只是说,一件事情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到底是哪个因素起作用,这种判断是很重要的,因为会影响到以后的行为。

    [if !supportLists]第二天,[endif]老公说,他想起来了,两棵树他都浇了水,我也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确实他两棵树都浇了水。这时候他明显没有了第一天的情绪,说话也客观了很多。我们就又谈论起来身边的人和事,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如何采取正确的处理办法,需要智慧,给事情归因,太重要了。如果归因错误,事情的结果也许会产生严重的错误。

    比如这棵树长的好,如果认为是浇水起的作用,那么长的不好的树就需要继续浇水,而今年其实雨水很多,土里的碱都泛到了表面,一片白花花,如果给那棵快要枯萎的树继续浇水可能死的更快了。

    心理学上关于归因的理论,对我的启发很大。 归因指人对行为或事件所进行的分析和推论。经典的归因理论模式将普通人看作是理性的、讲究逻辑的,就像科学家一样,人们在对行为归因时,会客观地评价与利用各种信息。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归因常是错误的、有偏差的。

    在现实中,有些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叫归因偏差,这种偏差有的源于人类认知过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则是由于人们不同的动机造成的。由于主观上的原因而造成的归因偏向和差别,是不当归因的主要形成原因。

    利已主义归因偏差是一种很常见的归因偏差。  所谓利已义归因偏差指人们有一种居功自赏而避免对失败负责的倾向。人们一般对良好的行为或成功归因于自身,而将不良的行为或失败归因于外部情境或他人。例如,员工往往喜欢将自己受到奖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将受到处理归因于管理者对自己有偏见甚至社会不公平。

      产生这种归因偏差一是情感上的需要。因为成功和良好的行为总是与愉快、自豪的情绪相联系的,而失败和不良行为总是与痛苦、悲哀相联系的。处于情感上的需要,人们倾向于把成功留给自己,让情境或他人把失败带走。二是维护自尊心和良好形象的需要。因为成功能体现并维护自身的价值,可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也可以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教师和家长都喜欢对学生的各种行为及结果进行归因,由于有些行为与事件的原因不明或存在多种原因,这时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分析其原因,但是归因偏差的存在决定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时容易出现两类偏差。

    第一类偏差是成人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归结于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不是教师和家长方面的因素。

    例如,一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中学数学教师任课班级的学生成绩不好,他归因于这个班学生能力偏低。调换到其他班级后,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成绩又明显下降,他又说是这个班的学生与他做对。调查发现,让班主任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归因时,教师往往是归结于学生的能力、性格和家庭,而很少认为这与教师态度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关系,可是学生们却认为与教师的行为是有关系的。这一类归因偏差的危害在于教师把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学生,在教育之前就已放弃了教育者应负的责任。

    第二类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秀生和差生的归因不一样。

    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能力、品质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干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却往往被教师归结于任务简单、碰上了运气等外部因素。相反,当优秀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往往归于外部因素。而差生出现问题时却被归因于内部因素。

    比如,有一位中学生,外语成绩一直不太好,经过努力后他在一次考试中得了全班最高分,而外语老师说是他抄了同桌的试卷。一气之下,这位学生再也不听外语课了。很显然,这一类归因偏差对于差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他们即使表现出一些好的行为,也难于得到教师的准确评价,倘若表现不佳,则被看作是不可救药了。

    这是昨天想写的话题,昨天思路准备好了,但是电脑被人借走,今天再写竟然想不起来其他内容。

    归因除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让我们更清晰的知道某些的人的行为,我觉得如果能修炼到客观的归因,而不是主观的归罪是人生境界的一大提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持分享第五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kq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