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当你听到如下的这段话时,你是什么感觉。
“董事长您好!刘经理来电话说系统出现突发状况,4点钟他无法参加会议了。小张说他晚一点开会没关系,明天开也可以,但最好别11点30分之前开。可是会议室明天已经被别人预定了,但星期五是空着的。王总的秘书说,王总明天需要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我建议把会议的时间定在星期五的10点比较合适,您看行吗?”
你是否感觉到混乱?是否没有耐心再听下去?
如果我们常人都如此,那么日理万机的董事长更没时间听下去。
可大部分人在汇报工作时都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这是因为他们的思考与表达方式是这样子的:先分后总。
就像上述的例子一样,在汇报一件事的时候,总是先和你说一大堆的细节,最后来句重点。
所以很多时候,上司经常听你霹雳巴拉说一大堆,可他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重点。
于是他看上去有点生气,你不知道自己哪里又做错了。然后他问你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你反而觉得,刚刚在汇报的时候明明都说了啊。亦或者他可能还会微怒的唠叨你几句,你觉得委屈。
可你不知道,你在浪费上司时间啊!
他那么忙,哪有时间听你说这么多?
这时候该怎么办?
直接把重点说给他听,把结论说给他听。如果他还有时间,再把细的东西告诉他。
这个思路是不是很像初高中语文老师教的方法:先总后分。
如果将这个思维模式运用到上述的例子中,会是怎样的汇报模式?
“我们可以将今天下午4点的会议改在星期五上午10点开吗?因为王总、刘经理和小张都可以参加,并且本周五会议室还能预定。”
如果董事长还有时间,可以再具体下说下原因:王总明天很晚才能从外地出差回来,刘经理4点钟因突发状况不能参会,小张说晚一点也没关系。
是否思路清晰了很多?
而这样的思维模式,叫做结构思考力。用一个词概括他的特点,便是:论证类比。
论,对应结论先行。证对应以上统下,类对应归类分组,比对应逻辑递进。
顾名思义,先说结论,根据结论来思考下文,将思考的东西分类,再沿着这些进一步做思考。
方法虽简单,但效用却很大。
认识的一位职场学姐,对写报告这个事头疼。
明明很花费心思,但依旧逃不过领导的责骂。
她每次的报告给人的感觉,是凌乱,是东拼西凑,是没有中心,是毫无规则。
如果将结构思考力运用到写报告上,那么报告应该是这样的:
先写报告的目的,结果,再探究造成结果的原因。在这个原因上,需要对考虑的因素进行分类,是偶尔因素,亦或是其他因素。层层细分,层层深入。
那么这份报告,如果领导只想看结果,第一段足矣,如果深入想看原因,则可以继续往下看。
节约彼此的时间的同时,也提高的工作效率,更不会再因为报告的事,受到责骂。
想起大三那年,全国青运会在福州举行,进行第二次招募志愿者。
当时我也去面试了。
老师给的问题很简单,你的优势是什么。
到我回答时,我还没说几句,就被面试的老师打断,她告诉我,你念念叨叨,一直重复都被你绕晕了。
那时候的自己,是不甘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会错失这个机会。
现在想来,当时自己的回答,一会说学习,一会说生活,一会说自己的学生工作经验。
老师已经失去耐心听我最后的总结。
当我有了这个意识时,我时常回想起这件事。
如果我早点有这种思维,我是否能够顺利通过那次的面试呢?
我不知道,但我想,至少几率很大。
大概是如果你的逻辑思考清晰,你的表达也会清晰,你在待人接物方面大概也能井井有条吧。
END.
作者简介
扶绫 95年少女
知识管理践行者
愿写走心的文字 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与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