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错了没有?哪里错了?记住了吗?”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很容易带着情绪发出连珠炮式的提问,咄咄逼人,使孩子不知所措。
当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由于害怕父母发威,而产生内心的恐惧,而积极的向父母承认错误,以寻求谅解重新得到“正常”的父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父母“无止境”的提问,孩子只会感到厌烦和伤心,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
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的一句指责就会感到绝望,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父母对孩子发问其实都是出于爱,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心理,从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但显然一连串的提问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父母应该从问题本身入手,首先接纳和理解孩子难过的情绪和心情,不要让孩子觉得孤单无助,不要提问变成责备的工具。
所以提问要讲究技巧和方式,否则只会让沟通的双方都怨气满满,提问不应该是责备孩子的工具,而应是一把能够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让提问变成责备呢?
1、以平和的心态和问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知道孩子做错了,却非要“一问究竟”,看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兴师问罪,孩子除了被迫承认错误和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之外,还能有怎样的反应呢?以平和的心态问孩子不去做讨伐孩子的审判长,孩子才愿意和你说出真相。
2、不带着预设去提问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所以父母一定不要自主地将孩子往坏方面想,这是提问首先要做到的,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我们的态度,无论他们怎么样,我们都是爱他的,我们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无论是好的预设还是坏的预设,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带着坏的预设去问孩子,只会造成孩子的反感心理,同样带着好的预设去提问,你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