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考试了,今天回归课本,看了看自己的教材书,三月底拿到手的时候,厚厚一本,干干净净,现在已经浓墨重彩,白转黑了。
发现带着目的去看书,是最快最有效的,比如哪些是重难点?哪些知识点会考?哪些比较容易混?哪些是可以实际操作的?
那对于其他书呢?当然经典著作肯定不能这样对待,得细细品味,重复看。
对于教材类,理论,实践操作的书还是可以有的放矢的看,比如给自己设个目标:一个月后就考《自制力》,那么这个月怎么看完它?或者一个月以后我要上《掌控谈话》这个课,要教授别人如何掌控谈话,我又是如何看呢?
老话说的好,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只有运用了,才有力量,才能才生效用,才能变现,一直存储在脑子里,没有分享,没有内化,没有教授,都是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