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融会贯通

作者: 朴实李 | 来源:发表于2019-06-06 12:45 被阅读209次

    自从开始喜欢上阅读,我经常问的问题是:我读了不少书籍,为什么记不住啊?更不要说运用自如了。有经验的老师们各有各的说法,让我能理解接受,一直坚持到现在,并且要一直坚持下去。

    对于同样的问题,王阳明是这样回答:“只要能够理解,为何一定要记住?其实要能够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家的心性本体。假若仅仅要求记住,便不能够理解;而假若仅仅要求理解的话,就认识不到自家的心性本体了。”

    我们在平常的求知学习中,往往把记住所谓的“知识”当做是最重要的,好像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就行了。

    在王阳明看来,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只是以为强调记住知识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理解,做到让知识成为心灵的一部分,这样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信手拈来,皆为我所用。

    南宋学者陈善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的透脱,此是出书法。”这就是说,读书绝不能只求记得住,而要力求深入进去,搞懂其中的规律和最本质的东西,将其融会贯通于内心。而且,读了以后还要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心灵毫无羁绊,灵活自如的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死抠书本的条条框框,做书本的奴隶。

    在王阳明看来,读书即是一个不断去寻找人的本来之心的过程,若脑中还存在各种概念或有形象的东西,就是还有主观偏见,那对事物的客观规律自然不能反映的十分正确。只有当学者学到只存一心,各种知识已彻底融化,有的只是心灵的本能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大脑最深层的功能和奥秘才会得以发现,灵感也会源源不断的激发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自身本体显现了,这时才能最正确的反映客观规律。

    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

    刚开始也要努力去学,集中注意力去记去想,达到深思熟虑的程度。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让情绪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将整个心思灌注到行动中,学习哪一件事,就能以那件事为中心,如果能把心全部贯注到这件事中,那么心与事相合,就能在学习和工作或生活中产生极大的兴趣,又能提高效率,还能调理身心。当到了已把这件事学会,并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后,这时就要慢慢减少外在意识对这件事的关注了,而代之以一种忘物,忘我的状态去体悟其中规律。久而久之,外在意识的活动受到抑制,渐渐归于宁静、虚无的境界,这时潜意识活动逐渐活跃起来,达到灵感萌生的“无意”状态,这时大脑的思维才是真正的思维,才能最正确的反映事物的规律。

    总而言之,读书要达到“理解”,甚至达到心体“豁然开朗,一片光明”的融会贯通的境界,就必须放下自我,要读得深透,要“钻进书本”,让自己的心灵深入进去,与作者的思想、言论融为一体,使其言语好像出于自己之口,其思想意念好像出于自己的心灵。读书只有进入书中,才能了解书中之意。

    愿我们都能有效阅读,学有所成,随心所欲的运用这些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问的融会贯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nwy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