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叫》
比起推理小说,这更像是一个个人传记。
阳子四十年来的生活,她不断沉沦不断被更黑暗的沼泽侵蚀,在快要被淹没的时候,忽然间睁开了眼,冷静、奋力地挣扎,终于甩脱所有的泥点,以全新的模样重新在世上“出生”。
以及,第二人称的叙述很棒。我一开始以为,每次第二人称开头都要说一句“阳子——”,是为了让读者得知现在的叙述视角,并且更好带入其中。直到最后,描写到阳子杀母的情节,那一声声“阳子——”原来是母亲的呼唤啊,原来那部分叙述,是阳子你在杀掉母亲时候回想着的自己的命运啊。
不过,本文的推理性并不强,也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杀人手法。但是利用了当时日本社会的一些漏洞,显得“真实”。
总而言之,还不错,但仅仅只是合格的推理作品。
2.《彼得潘》
我打开这本书,想要看到的是一个孩子的童话故事,充满梦幻,想象,奇妙而瑰丽的故事。但很可惜,在读的过程中不时有如鲠在喉的感觉。
正如译者在后序中写到的一样,这本书最开始写作,面向的观众是成年人,所以书里有很多直白的甚至是偏激的东西,也有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私货”。
相较而言,《彼得潘在肯辛顿公园》是更好的故事,它更纯粹一点,更“童话”一点。
而前一个故事则不那么吸引人,惊艳到我的地方不多,远不如肯辛顿公园。这导致我更无法忍受那些不太好的情节。
比如,让印第安人对彼得潘俯首,甚至称呼他为“白人爸爸”;描绘印第安人时有提到一句“先进攻的永远是印第安人”,这一句我无法确定是反讽还是作者的真实想法,但不可避免地让我恶心。
而温蒂和仙子的部分也让我难以忍受。仙子被嫉妒蒙蔽,温蒂被塑造成母亲的形象。故事中的女性角色之间是割裂的,她们是彼此独立的个体,仙子展现嫉妒,温蒂显露母性,印第安公主则凭借美丽在她的族群中凸显出来,她们之间是彼此陌生甚至对立的,不像男孩们是一个整体。而且温蒂很有些时候会以自傲的语气说一些“真羡慕那些没结婚的女人啊”的话。温蒂作为第一个故事中的女主角,她的特殊与闪光点完全着重于她是一个“母亲”,而不是她本身的纯真与美好。
不推荐第一个故事,还是读第二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