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好友电话叙旧,她说“你在我心中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我笑问何出此言?
她说“我特别想辞职但是不敢辞职,结果你辞职了;我特别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做个老师,但是你却敢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哈哈大笑,“如果现在有份4000块钱教师的工作,我绝对去干。”
电话那头的她也笑起来,“我们为什么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
是啊,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
有一个历史的家庭根源,我们是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
小时候,父母总是拿邻居家的孩子跟我们比较,“谁谁家孩子多爱学习啊!多勤快啊!多听话啊!…”
也许这种比较就降低了我们的自我价值感,长期的耳濡目染,给我们自身的心理投射就是“我们没有别人好”。
也许从小时候我们就在内心深处形成了一种矛盾心理,既烦别人家的孩子,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可以说又爱又憎吧。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的生活不够好。
所以“别人家的孩子”会引发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学会了比较,什么事情都会拿来跟别人比较。看看我们朋友圈吧,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当你看见别人很高调的在晒的时候,你内心深处是否有波澜……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波澜,有点小嫉妒,小不平衡。
是你就是那么嘴馋,想吃他吃过的美食?
还是你无比拜金臭美,想穿他穿过衣服?
不是,都不是。
而是你认为,那是幸福的标志,你只是想幸福而已。
可是你忘记了,幸福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得到了,而不是别人的东西你得到了,比较不可能有幸福,获取那一瞬间的快感,马上会被空虚感所代替。
第二:我们忘记了自己。
自我这个词好像是心理学里的词,曾经看过一句话说“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也许很多人,穷极一生,也不会了解自己,他所谓的自我是别人眼里嘴里的评价。
也许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不曾真正的了解过自己。
静下心来,闭上眼睛,关上灯,拉上窗帘。
你一个人坐在一个房间里,想想自己倒是是什么样子的?不要去回忆你领导、朋友、家人对你的评价,只想想你自己对你的评价?
你现在幸福吗?
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
你对未来有信心吗?
你是自信还是自卑的?
你最难过的事是什么?
你上一次流泪是什么时候?
你最大的梦想是干什么?…
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一次话,安静的说出来,不要怕别人的评价,不用在意别人的评论!
这么想想,也许你会发现,自己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过,因为从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咪蒙是公众号大V,前两天她发了一篇文章,支持她的一个实习生休学工作。
当然这两天很多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而我,作为一个在高校里呆过五年的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真心不觉得咪蒙的建议有多么过分。
现在很多孩子,按照父母和老师意愿上了大学,却犹如离了弓的剑,不知道方向,没有目标。
逃课,打游戏,谈恋爱,挂科…
如果大二时让他们休学一年,体验一下社会真正的生活,他们肯定会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人只有自己知道想要什么,适合什么,才能更好的过活,而不是一直按照别人的规划来!
所以,如果你看到别人偶尔在朋友圈秀恩爱时,别羡慕,无需妒忌,她秀的那一瞬间,或许她真的幸福,但是指不定她秀完就跟老公吵翻天。
幸福不代表一直天晴,有阴天有雨天才能理解什么是幸福。
所以,我们无须羡慕别人的生活,我们就很幸福。
为什么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