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如此复杂,我们的行为却如此简单。曾一度的认为加入一个组织你就会成为组织所描绘的场景甚至结果的一份子,甚至一度会认为看到了我们就已经拥有了甚至成为了你所想象的,这个是自负还是自我欺骗,甚至是被复杂事情简单化的错误解读呢?
我们都知道,蚂蚁几乎无智商,为何蚁群却能完成复杂又精细的合作?数以亿计的神经元如何产生智能和情感的?简单的个体能自组织成为复杂系统,完成复杂行为,这其中到底有何奥秘?
最近在读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也只看了有一少部分,但它带给我的改变却日益剧增,而且我很喜欢自己这种改变,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更清爽更简洁的生活,也由此让我的内心得到更多快乐和幸福!
从目录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整本书是在空间整理的基础上教会我们怎么去除自己的执念,磨砺内在,进而完善自我,获得更快活的人生。
所谓断舍离,断即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即舍掉多余的废物,离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也就是通过物品的整理达到整理内心的境界,认识真正的自己。但断舍离并非提倡清简的生活,反而是从这些简单单纯的生活获得高配的人生。
如今这个时代,人人都想追求高配人生,买房要配套齐全的,买车要豪华上档次的,工作要体面薪资高的,衣服包包要买名牌,护肤品要买最贵的,吃饭要去米其林五星级。没错,追求这些看似高质量的生活,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可这些并不适合你的“高配生活”正在一步步毁掉你的人生。
什么,不想你的人生被毁掉?那就从现在开始,学习实践断舍离,一步步拯救你的人生吧。
先从整理衣柜开始,关注自我而非关注衣物本身,以现在为时间轴,丢掉所有现在不能穿的和可能会穿的,学会给生活做减法,摒弃执念,彻底除掉家里的废物垃圾与灰尘,进而打造出能款待自己的空间。
其次,学会关注不扔东西造成的损失。改掉潜意识里舍不得扔的思维,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给内心腾出足够的空间,给它足够的自由,去为“高配人生”而努力。
其实生活就是不断放弃不断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你会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你会因为追求眼前还是未来而迷茫,别怕,勇敢放弃掉应该断掉的东西,你会发现原来放弃也是一种美好。
很多人都没有勇气去割舍眼前既有的幸福,进而投资出更多的幸福。也正是因为舍不掉的东西太多,所以更好的更有价值的东西才没有空间进来,这样前行的道路就会被堵住,让你停滞不前,便没办法去追求你想要的“高配人生”。
学会了断舍离,你的整个内心和整个人生都不会只局限于眼前,而是通过这些简单但并不低端的生活去达到内心的精神需求,进而让自己更有动力去奋斗,去走完“高配人生”的必经之路。
从现在开始,扔掉没用的东西,把不知不觉间封存起来的力量释放出来,给心灵自由,扣动扳机,让人生加速向前,奔向你的“高配人生”!
一、什么是复杂
1.复杂性是什么
任何一个对蚁群有过了解的人都知道,单只蚂蚁几乎没有智商,同伴之间靠简单地分泌信息素来沟通。但是如果将上百万只蚂蚁放到一起,群体就会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所谓“集体智能”的“超生物”,整个蚁群一起构造出的结构复杂得惊人。
蚁群具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本领,比如遇到一条河过不去,蚁群可以抱成一个团滚过去。蚁穴就更惊人,蚁穴有育婴室、垃圾房、蚁后的房间和囤积食物的房间等等,其复杂程度连人类建筑师都叹为观止。
类似的还有人类的大脑。在大脑中,有数亿个神经元,这些简单个体的活动及元群的连接模式决定了感知、思维、情感、意识等重要的宏观大脑活动。
再比如免疫系统,简单个体是细胞。白细胞能通过其细胞体上的受体识别某种可能入侵者相对应的分子,从而分泌抗体搜寻和摧毁入侵者。加上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等,细胞们一起上演免疫反应的大合奏。
类似这种由简单个体构成的复杂系统的还有人类的经济系统、万维网等等。令专家学者感到不解的是,在没有中央控制的情况下,这些简单的个体到底是如何构成复杂的系统,产生复杂的行为的?更为神秘的是,一些本来不具备智慧和意识的物质(如大脑神经元),到底是如何涌现出“智能”和“意识”的?这些正是复杂系统所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作者会在之后的章节中做系统性研究和探讨。
2.复杂系统的共性
通过以上的复杂系统范例,作者总结了复杂系统的三点共性。
(1)复杂的集体行为
复杂系统的个体一般都遵循相对简单的规则,不存在中央控制或领导者。大量个体的集体行为产生出了复杂、不断变化且难以预测的行为模式。
(2)信号和信息处理
所有这些系统都利用来自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和信号,同时也产生信息和信号。
(3)适应性
所有这些系统都通过学习和进化过程进行适应,即改变自身的行为以增加生存或成功的机会。
3.什么是复杂系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复杂系统呢?关于复杂系统的定义,作者总结了以下两点:
(1)复杂系统是由大量组分组成的网络,不存在中央控制,通过简单运作规则产生出复杂的集体行为和复杂的信息处理,并通过学习和进化产生适应性。
(2)如果系统有组织的行为不存在内部和外部的控制者或领导者,则称之为自组织。由于简单规则以难易预测的方式产生出复杂行为,这种系统的宏观行为有时也称为涌现。由此复杂系统有了另一个定义:具有涌现和自组织行为的系统。
因此,作者认为研究复杂系统的核心问题是:涌现和自组织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二、复杂系统研究的背景和历史
通过第一部分,我们已经对“复杂”有了初步的了解,读者可能会有一肚子疑问。那么第二部分,作者就向我们介绍了复杂系统的一些核心概念(如信息、计算、序和生命等)的历史和背景,帮助读者更系统地了解复杂系统。
1.动力学、混沌和预测
动力学的发展
了解复杂系统,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动力系统理论,因为只要你想得到的系统几乎都是动力系统。比如太阳系、心脏、大脑、气候等等。亚里士多德是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运动理论的人之一,他认为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上的不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运动方式也不一样。显然,这些缺乏实验验证的理论后来被证明都是错误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一直统治着西方科学,直到伽利略的出现。
还记得教科书中学过的比萨斜搭自由落体实验吗?伽利略用这个科学的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于是,随着实验方法的出现,科学革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牛顿创建了动力学,为了创建动力学,他还发明了微积分。伟大的牛顿创建了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以这些定律作为基本概念解释了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行星。牛顿力学描绘了一幅“钟表宇宙”的图景:设定好初始状态,然后就遵循着三条定律一直运行下去。
“测不准原理”和混沌学
因此,数学家拉普拉斯在1814年断言,根据牛顿定律,只要知道宇宙中所有粒子的当前位置和速度,原则上就有可能预测任何时刻的情况。
然而20世纪的两个重要发现,打破了这种准确预测的幻想。第一个发现就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证明不可能在准确测量粒子位置的同时,又准确测量其动量。
第二个发现就是混沌。混沌指的是一些系统对于初始位置和动量的测量如果有极其微小的不精确,也会导致对其长期预测产生巨大的误差。也就是常说的“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蝴蝶效应。
奔向你的高配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