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臣服,应该不是张德芬首先提出的,但它的“发扬光大”,张德芬“功不可没”。万人景仰的接纳、臣服,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透过“接纳”、“臣服”这个支点,我们到底该如何处理生活、生命中的问题种种?
先看概念本身。“接纳”,它让人面对遭遇时,要迎接它,要收纳它;“臣服”,他让人面对遭遇,要像臣子一样低头,要不反抗、不斗争。它极富蛊惑性,所以才广为流行;它该广为流传,“接纳”、不抵抗的鸵鸟态度可以让人面对遭遇,不用付出任何努力,还能心安理得地内心宁静。
但世上没有这样轻易的好事——“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你的所谓接纳和臣服,轻则让你碌碌庸庸,重则让你心患疾病。
生活、生命中,我们总会碰到种种让我们不那么愉快的问题,我们也在面对、解决这种种问题中经历、成长、成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本该感谢并努力解决它们,否则,我们的成长不过成长成巨婴。这还是轻的。
面对问题,我们选择“接纳”、“臣服”时,我们不过在选择一种富丽堂皇的逃避,我们却不知道,我们还有一个更根本的本心,它不容许你欺骗它——
你小时候有被虐待的经历,你小,你无能为力,你“接纳”、“臣服”——你忍气吞声,你不做反抗,你取得了你那时的所谓平衡,你不知道的是,那仅是看上去的平衡,你不知道它作为一种伤痛记忆已经刻在了你的骨子里,让你随后的人生胆怯、自卑、逃避,甚至心患疾病——自闭。小孩子选择“接纳”、“臣服”是如此结局,成人如此选择,结局一样;小孩子无力对抗情有可原,你作为成人罪不可赦。
“接纳”、“臣服”,是伪心理学家兜售的一碗毒鸡汤,越早远离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