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这一点在学习上体现的最为深刻。
别人的高中都是念了三年,我的高中却整整读了六年,就是想要去一所好的大学。
第一年高考学艺不精,名落孙山。高中我是个很刻苦的孩子,学习上很用心,高三的那年,几次模拟考试都在本一线以上。就在考场上,应试的心理素质极其糟糕,成绩出来的时候,距离本科二批的分数线还差了几分。家里的亲朋好友都劝我,复习一年吧,这么好的苗子念个专科(不是说专科不好,是农村人对大学固有的一种偏见)浪费了。于是我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复习。
第二次高考,成绩小有进步,但心理上的压力仍然很大,发挥的不是很理想,上了本二线,变成了高不成低不就,无奈,父亲又让我补习了一年;亲朋好友的感情却变了一种调调,孩子就那样了,心气太高,就要上个好大学。
第三次高考的心理压力不知大了多少倍,发挥的一塌糊涂,二本都没上去,一股嘲讽之音纷纷而来,父母都在背着我研究要不要直接去念专科了。那段时间,自己特别敏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料。终于,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带着一种“我就不信了”的态度破釜沉舟般的开始了第三次补习。
最后一次高考那年,我过着非人一般的生活,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每天用一根碳素笔笔芯……这段时间,班级里补习的125人一起努力,氛围特别好。平时除了学习,什么时间都可以挤掉,上课困了可以站着上,为了防止挡着后面的同学,可以去第一排旁边站着;吃饭事是一件耽误时间的事,那时候还没兴起外卖,就去路边摊,一个人带回几个人的饭,轮班来;如果可以,都不想回寝室睡觉,四五点钟就可以去早自习,晚上十一点学校关门。那时候,一天用不掉一根碳素笔芯是耻辱;模拟考试考场有编号,考场越靠后,越耻辱;但所有的耻辱,都比不过补习的耻辱。高考前,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次补习,心态反而很轻松,当别人考试出来垂头丧气,我居然能笑着出来。
总结自己的成长,建立自信,就是那三个词:充实,让自己不断积累;专注,让自己有效积累;修炼,让积累经过凤凰涅槃的过程实现质变。
我是东平拾趣,一个走心的写作者,愿我的文字温暖你的世界。欢迎交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