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的屏蔽掉现有计算机网络中众多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就可以使得数据链路层只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
和服务。
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物理层规程。
可把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
机械特性: 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
电气特性: 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
功能特性: 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
过程特性: 指明对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因数据在通信线路的传输方式一般为穿行传输, 所以物理层还要完成传输方式的转换。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即源系统(发送端) 、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接收端)
源系统
源系统一般包含有:
-
源点: 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又称源站或信源。
-
发送器: 通常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传输,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目的系统
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
-
接收器: 接受传输系统传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
-
终点: 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又称目的站或信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