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题是前段时间拟好的,也是最近自己在努力培养的习惯——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先前有过暴食的经历&坏习惯,而自己现在面临的后果就是胃部的消化能力已经大大下降,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个利好,因为这意味着我不再同以往那样能吃了——现在随便喝碗汤,吃两口菜,加点蛋白质,主食还没吃就已经感觉饱了——但这终究是不正常的,可木已成舟,我必须要为自己过去犯下的蠢负责。
所以最近吃饭的时候都尽量换小盘子,提前把饭量预估好规划好,一口不多吃,感觉饱了立马放下筷子擦嘴滚蛋。
因为多吃一口,下午就要多难受一会儿。
至于换小盘子,是一个心理学上被证实的生活小技巧——盘子越小,装的越满,人的食欲越容易满足,也更不容易过饱。
相同的道理被我用在了喝咖啡的杯子上——先前都用的是大杯,故而每次都要加两到三勺粉,兑满一杯水的情况下才会觉得有比较正常的咖啡味,但这带来的除了咖啡因耐受,还有我飞速消耗的咖啡豆储量(emm贫穷使我学会节制xD),现在换成小杯之后一勺半基本上就能满足需求。
谨记过犹不及这句话很久之前就告诫过自己,一度还成为微博的个性签名,但它的实践,注定是一条曲折且漫长的过程。
2.这两天又受情绪波动影响,没有做好“计划导向”,导致最难的两项进度在好转之后又开始陷入困境和落后。
前日提到的注意力滑坡&划水的三大手段依然存活有俩——b站的首页推荐最近是被自己克服了(当然也几乎没上),微博和空间这两日依然有挥霍时间在上面。
还是存在【由遇到困难径直走向划水的】行为模式问题。
自己其实每每上的时候都是能够意识到社交网络近期对自己而言依然是无趣无意义的浪费,但出于现实的压力,又选择埋起头来当沙漠骆驼。
目前想到的应对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求对抗,不是在意志力滑坡的时候不战而逃,而是要逼着自己硬着头皮硬上。
我很多时候提醒自己,学习本身,努力本身,其价值就在于倒逼自己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是如果不去经历这个过程,那就不配成为一个更好的,有更大价值的人。
其实,现阶段的自己,用“懦夫”来形容是比较贴切的。
因为前段时间读到一句话“需要鼓励才去努力的人是xx(忘了),受到鼓励还不去努力的人就是懦夫。”
我其实好像没少受支持,虽然无论是A考还是最近的雅思好像的确是没有同外界的直接交互。但人生中本就是有些事情不会有人陪着你一起去做的。
但不代表没有人对我有给予信任和期望。
最近自我反思的一点是,原先的梦想大概率是难以实现了,因为有些天赋凡人终究是不具备的,但不能因为如此,也不能因此就甘愿去做一个平庸的混子。
我身上,至少是过往的我身上,是绝对有着relentless的品质的。
而激发它们的方式就是不能逃。我发现自己身上现有的所有特质都遵循正强化(名词用错的话欢迎指正)——即我往哪个方向逼迫/放纵自己越多,就越容易成为那样的人。
当然,或许人本就是如此。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最后拿最近自勉的一个比较中二的方式做结:
When I am faced with troubles,what will the best version of me do?
Just do that way.
Legends never die. Relentless you surviv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