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24年2月19日,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迎来雨水节气,中国南方大多数地方,春意盎然,一幅早春的景象;而北方地区尚未有春天气息,特别是西北,常常是冰雪依旧。但雨水节气的到来,还是令天气逐步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意味着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
雨水节气是“贵如油”的“春雨”到来的时刻,是春和日丽的时光,是春耕的日子,也是“最是一年春好处”的时节。这时,大地正吹着和煦的春风,高山的积雪融化了,雪水从山上流向平地,水分多了,湿气加重,自然雨水也多了,因此继立春之后的节气,故称之为雨水。
雨水是农民最盼望老天恩赐的礼物,在春季里,绵密的雨水,表示今年将是丰收的一年。阳光与雨水是农作物生长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农夫在一年四季里,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如果春季的雨水不够充沛,将导致无法顺利耕种,这一年的收成就会大受影响,因此,此时此刻,只有绵密的雨水,才会带来丰收的希望。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雨水节气时,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时节的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祛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首先要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
中医认为肝主升发,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因而肝旺而脾弱,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养肝柔肝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
雨水期间,北方很多地区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忽寒忽暖、变化多端,所以才有了人们经常提到的“春捂”一说。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会随风传播,导致春季常易暴发流行性感冒,故而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