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儿羽毛球打了有二十次课了吧。这两天馨爸很严肃地说了两次馨儿,跟打球没关系,是因为捡球。
一次是说馨儿,“你不要呆呆的不动,打完球还得老师帮你捡球,自己主动去捡啊。眼里没活。”这次说了以后馨儿大概主动捡了。
说完上了一次课后,馨爸又说,“你捡球不要跑到教练跟同学前面捡,先去捡后场的,等打完再去捡前面的球。”
馨爸悄悄跟我说,“孩子该干活还得让她干,不能你全权代管。我带她的时候她都自己做,你在,她就啥也不做,就等你做。”批评我平时大包大揽太多,使得馨儿好逸恶劳。
馨爸还说,每个不动手的孩子后面肯定有一个能干(qiangshi)的妈妈。嗯,这个我同意,权当是被表扬吧。
不过说实话我心里还是暗暗高兴,不是因为被表扬高兴,为馨爸能发现这样的问题高兴。嗯,这个事儿还得从头说起,这个头大概得有个十来年了吧。
馨爸自己是个眼里没活的人,这个他自己承认,不是我黑他。
在家里,任凭你忙得鸡飞狗跳,他都能安之若素,从不会坐立不安。有时候喊让帮忙也得看心情,写申请,打报告,通过才帮忙。比如挂个窗帘,晾个被单,这些申请很容易通过,申请通过,他就会过来帮忙。你要申请让他吸地、擦地、整理书桌(他自己的)十有八九会通不过,通不过就不干啦,你看不过想收拾整理你自己去弄。
总之,想干才做,不想干,就不要指望能说动他。嗯,就是这么有个性,是不是很酷,酷毙了!这个酷在生活中可能没啥大问题。但人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自己的生活圈内。在人群中,你这样做就凸显得很怪了。
现在角色转变成爸爸后,看见孩子眼里“没活”,他心里其实挺尴尬的。这可是我没想到的。因为给我感觉,他自己眼里“没活”,他自己觉得不是问题,有种我就这样,你谁也别想改变我的态度。
但是自己闺女这样,就不酷了。
馨爸发现馨儿的问题,那说明他已经注意到了这些细节问题。
不用馨爸说,我也能猜到,馨儿练球的时候,球打得满场地白花花一片。馨儿拿拍子站在场地中央,看教练满场地捡球。馨爸站在场地旁黑脸,皱眉,脑门两条黑线。
馨爸说的对,好多事情馨儿能自己做的就不要代劳。做多了她自然知道哪些事是她能做,而且是应该做的。你总代劳,她也不知道该咋做,扎撒着两手,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所谓的“有眼色”,就是孩子知道哪些是她应该做的,不会袖手旁观。
上周去上钢琴课,那台钢琴的谱台比较浅,馨儿装谱的夹子大,总是从谱台上往下滑。老师讲的时候用笔在谱子上划,划一下夹子就往下滑一下,弄得老师手忙脚乱。馨儿看老师扶着谱子给她边讲边划,然后再把谱子放好让她弹。不懂自己把谱子扶住点。
我坐在后面忍不住,“馨,你自己用手扶一下嘛。”馨儿这才去把谱子扶好,老师讲完,她自己再把谱放好,再动手弹老师讲过的问题。接下来一节课她自己主动扶谱,压谱。馨儿总是预备的要动手弹,注意力就在老师讲解上,有时候忘了,猛地想起来赶紧动手再扶一下。我坐在后面忍不住要笑场。
改变,还是得动手做,这个很重要。
做多了,她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体会到你的辛苦,老师教练,帮助她的人的辛苦。她也能体会到人群中该帮忙还得帮,毕竟离群索居不是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我高兴的地方。十多年了,馨爸能有这么大的转变还是很不容易的(此处有掌声十秒),虽然在家里还是经常不想干活,给我们一张臭脸。
馨爸提醒过馨儿两次捡球后,馨儿现在只要自己不打球,别的同学在打她也帮着捡。带动总和她一起打球的姐姐俩人一起捡球。再把球给教练排好队。这是他们打球必须要做的。

人群中的能量是相互影响,戾气重的人,周围人也懒得理他。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