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办公室,桌子上放着一位小孩的资料,拿了起来,看着眼前的小孩和孩子的妈妈。
小孩低着头坐着,紧张地攥着自己的衣角,像犯了什么错似的,不敢抬头。
妈妈紧张地问我:“医生,我……我家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闭症了,见了人不喜欢打招呼,经常沉默着,家里来客人了,就躲在房间不出来,等人走了他才出来,但他在我们面前不这样啊。”
看着小孩,我想到了以前的自己。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回老家,我们总是遇到各种陌生的亲戚。
过年聚会的时候,阿姨、婶婶会给我们压岁钱,我总是眼睛盯着钱,因为不好意思接,总是嘴巴上说着:“不要。”
这时候妈妈和阿姨们之间必然有一场推拉大赛,那崭新的一百块压岁钱在你推我让之间变得皱巴巴。
妈妈用着夸张的表情说:“不要给,都这么大了,还给啥。”阿姨:“大什么呢,才8岁,给了孩子。”
最后的推拉大赛,一般都是以阿姨硬塞进一百块进入我的口袋而结束。
每一次没有开口说谢谢,也没有喊人。
妈妈总会严厉地说一句:“叫人了吗?就拿别人的钱,一点礼貌都不懂。”
我都很委屈,涨红着脸,憋着眼泪,低着头。
这时候,与我同岁的表妹来了,总会带着笑脸,甜甜的叫一声:“阿姨,过年好,新年快乐。”
阿姨开心的笑着,捏了捏表妹小阳的脸,拿着一百块,表妹开心的接过去,并说了声:“谢谢阿姨。”
接着那些叔叔阿姨看见了都夸道:“小阳真有礼貌,长得真漂亮。”都围着表妹,逗着表妹表演节目。
聚会结束,回到家后,必然还有一场对比式教育。
妈妈双手抱在胸前,坐在沙发上,开启教育模式:“你看你,多没有礼貌。”
“你再看看你表妹小阳,见了谁都叫,人见人爱。你就跟你爸一个德行,不爱说话,胆小,跟个死人一样。”
我委屈地留着眼泪,也不说话,以为无声的反抗代表着胜利。
渐渐地长大了,我变得越来越内向。
走在街上,看到熟人,我会下意识的躲避目光,装做没看见,有人叫,装作没听到,低着头飞快地走过,或者干脆转身,走进一家店。
家里来了客人,躲进房间不出来。
在学校里,拼命地学习,经常因为学习成绩好,被老师注意到,让去参加演讲、辩论赛之类的活动,我一次都不敢参加。
总是希望老师上课不要点到我的名字回答问题,因为不想被别人注意到。
后来,我表妹因为性格外向,喜欢跳舞,早早找好了满意的工作,做了一个舞蹈老师。
但我因为内向,不敢去表现自己,一直觉得自己很差,很糟糕,不敢去尝试。
毕业的时候,一个很喜欢我的老师跟我说:“其实你一直很优秀,只是不自信,你要看到你自己的优点。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你要将你的闪光点放大,相信你肯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老师对我说得话,一直印象深刻。
后来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可以闪闪发光的点。
我将我的故事说于小孩的妈妈,并告诉她:“你的小孩其实就是个蓝孩子。”
小男孩的妈妈疑惑地看着我:“是啊,是男孩子。”
“不不不,是蓝色的蓝,蓝孩子。”
她摇了摇头,小男孩看着我满脸疑惑。
“其实呢,蓝孩子,就像我一样,是内向的性格,内向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代名词,内向性格的孩子与外向性格的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有自己的优点。”
小男孩认真的看着我。
我继续说道:“蓝孩子,也就是内向的孩子,比较冷静,爱观察,爱思考,专注性强,做事条理,他可能不像红孩子一样,也就是外向的孩子,那么热情奔放,积极主动,喜欢沟通和表现。但他有自己喜欢做的事,专注的事,没有什么不好的,各自有各自的优点。你们做家长的应该多鼓励,多夸夸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内向和外向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小孩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大概是听到了“优点”两个的字吧。
“沟通和表现,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就像孩子在你们面前,应该是表现的大胆,热络的吧,孩子只是内向,慢热,首先你们应该让孩子自信起来。不要强行将内向的孩子逼着外向,不然就像扭曲生长的大树,自己看着别扭,孩子心理也会别扭。”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有时候只是我们不注意,将那些本可以闪闪发光的钻石,一颗颗用灰暗的尘土覆盖住,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一点光亮消失在这大千世界里,一颗钻石又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