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8685/ca6a4c7565054a2e.jpg)
科比的生命定格在2020年1月26日。虽然已经离开球场近4年,但41岁的年龄还是让人们对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好球员之一的离去感到无限惋惜。就像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所言,“他人生的第二幕才刚刚开始”。
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科比参与制作并亲自配音的动画短片《亲爱的篮球》。这封写给篮球的含情脉脉的情书原本只是科比球衣退役仪式的插曲,最后却在2018年获得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如果说2016年科比在职业生涯最后一役对阵爵士的比赛中,用60分的神奇表现率队完成逆转是一次对球场的完美告别,那么这部动画短片的获奖则更像是一次对篮球的完美告别。至此,科比与篮球有关的一切都是那样完美。而且,这部动画短片的获奖还有另外一个象征意义,象征着科比从篮球生涯向人生“第二幕”的过渡。但,天妒英才,完成了与篮球有关的所有告别之后,上帝也将其召回,好像科比一生注定只为篮球而生。
科比为何会如此成功?
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也是很多人已经知道的。
若干年前,当记者向科比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科比笑着反问记者:“你知道洛杉矶每天凌晨四点钟的样子吗?”
记者显然被问住了。
科比接着说:“我见过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
凌晨四点是一个神奇的时刻,我们在很多场合都听说过,比如“凌晨四点半的哈佛”。科比没有上过大学,自然体会不出读书读到凌晨四点半的体验,但作为一个篮球运动员,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让多少球迷对这个时刻充满了别样的敬畏。至此,凌晨四点对于球迷而言,就像是科比的专属,曼巴精神的灵魂。
每次看到有关有关科比与凌晨四点半的信息,我的脑海中总是不自觉地想起电影《洛奇》里面的一段场景。史泰龙饰演的业余拳手洛奇为了迎战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开启了自己的玩命锻炼历程:每天早上六个生鸡蛋下肚后,他伴着灰蒙蒙的夜色跑步穿梭在费城的大街小巷之中,一直到费城艺术博物馆前的广场折返。随着洛奇系列的巨大成功,洛奇永不服输的精神也成了费城的标签。后来,洛奇精神被以雕塑的形式固化在费城艺术博物馆旁边,成了很多旅游者的打卡圣地之一。
永不服输,是洛奇的标签,但用来形容科比似乎还少了点意思。实际上,“4”只是曼巴精神的一个维度,或者说起点,要真正定义科比,还需要关注另外一个与他息息相关的数:24。
众所周知,科比的球衣号码是24。对此,他的解释是:“24号的意义是24小时,我希望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篮球当中,这就是我选择24号的原因。如果不能全身心认真投入,我就不是科比。24是我的最佳诠释。”
24小时!难道不休息吗?
或许对于科比而言,休息也是为了更好的战斗。其实,通过科比对自己球衣号码的诠释,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对篮球态度:专注,极致。这听起来有点像乔布斯的管理法则,但这又何尝不是科比对自己的管理法则呢?
从某种程度上讲,就像乔布斯把苹果手机做的精美绝伦一样,科比也的确把自己开发的像一个“机器”。曾经网络上流传出两段视频:一个是科比在酒店里走路时被突然出现的人扮卡通惊吓,一个是他在球场上被对手用球假装推脸。不过,科比都表现出了极佳的心理素质,他非但没有任何被吓到的表情,还很自然、从容,甚至在球要触脸的刹那,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这难道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这些都是源自他对极致的追求以及近乎极端的训练。
科比对极致的追求还体现在他给自己起的外号绰号“黑曼巴”(Black Mamba)上。黑曼巴其实是一种生长在非洲的眼镜蛇,它不仅是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也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科比用黑曼巴作为绰号,是希望自己的篮球技术能拥有这种蛇的能力,那就是“以99%的准确度用最大的速度,快速连续地打击。”不管是在NBA职业生涯的命中率,还是在球场上的速度,科比都不是顶尖的,但他的极致追求确实让自己实现了很多“NBA之最”。
科比不是洛奇,甚至不愿意成为第二个乔丹,因为他只想做第一个科比。不过,就像人们曾经不可避免地将他与科比对比一样,今天也有一些人将科比与洛奇“放在一起”。近日,史泰龙接受了美国八卦媒体TMZ的街头采访,并在采访中表示费城该为科比立个雕像以表纪念,且应该立在洛奇的雕像旁。但是,科比的20年NBA生涯都在洛杉矶湖人队度过,没有代表费城打过一场球,所以,这样的建议未必会被采纳。但是,鉴于曼巴精神与洛奇精神的相似,说不定我们真的会在将来看到洛奇和科比并肩站在费城艺术博物馆旁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