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你是否能吃透一个概念和一些知识的核心,在于能否与陌生人达成「共识」。
得到的《刘润五分钟商学院》,总共两季,付费总人数23w人。23w人是什么概念?
得到最快突破20w学员大关的是《薛兆丰经济学课》;
23w付费用户,199元订阅价,直接4500w的学费,就算按照50%算,2年实现普通人梦寐以求的「财富自由」;
刘润老师何许人也?在微软做了15年战略咨询顾问。
刘润老师的讲课实力怎样?
作为有点影响力的咨询顾问,而且每年要给企业家、创业者、CEO讲100天的课。无数人听完老师的分享,收到的反馈是:
润总,这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的课。
原本,来得到做商学院,也算是刘润老师自己领域的知识新讲,难度也并没有很大。
但是,第一次提交的5分钟音频,却被打回来修改50次。
当我把第一个“5分钟”音频交给罗胖的时候,罗胖当时的“克制”我至今印象深刻。我能敏锐地体会到,他在努力挑选合适的词,在不伤害我前提下,表达他的不满。
但是显然,他失败了。他没找到这样的词汇。于是,直接劈头盖脸。
刘润老师的反思是:在共识区域里,你的蜻蜓点水,可能就是我的醍醐灌顶。
所谓共识区域,就是你与你所在的圈子里的人交流和沟通,并没有什么障碍。
你们的知识基础是相似的,知识结构也是相仿的,交流起来也必然是顺畅的。(举个例子)
但是,在得到这个「大融合的大学里」,普通人的知识结构就必然完全都不一样。28万人,就有28万个不同的知识结构,你所谓的「讲的清清楚楚」,对他们而言,却是「云里雾里」。
在一片没有共识的区域里,刘润老师与学员之间,也必然没有「共识」。
所以,这只能逼着刘润老师重新去讲述「概念」变成「共识描述」,但就算是刘润老师,也表示:对很多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想清楚那些我本来以为必然正确的东西,发现极度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