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钱不会太开心,丢了钱却懊恼不堪;人不会因为一件事开心一整年,却会因为一件事痛苦一生。
人类天生讨厌损失,这种心理根深蒂固的影响着我们,心理学给了一个名词,叫做“损失厌恶”。
由此,很多人宁可不得到,也不想失去;拒绝损失,其实失去的更多。
场景1:
小A是一名小镇基层公务员,工作平淡收入稳定。他一直想自己创业,三年前与朋友合伙经营一家洗车店,没多久被眼红的同事举报。朋友劝他干脆辞职专职开店,但他觉得收入不稳定,家人也反对他离开体制,于是两年前把洗车店的份额转给了其他朋友。
两年过去了,朋友合伙开的店已经占领了整个小镇,而他因为之前的原因,自己工作总也提不起精神,在体制内发展的也并不好。
场景2:
五年前,小B在孩子出生后给小朋友买了一份10年交,年交3万的年金险,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发现家庭基础的保障都没有,计算下来每年差不多需要3万元。但是由于之前买房、投资等原因,没有那么多闲钱。
如果要退年金险亏损首年保费的一半,也就是一万五千多,小B犹豫了很久,还是没退,反而继续交了第二年、第三年的保费,过了两年发现退保损失更多,又赶上了行情不好,基金股票被套牢,就一直没有够买保险。
去年小朋友患上了严重手足口病,仅医药费就花去了10多万,社保仅报销了3万。
场景3:
小C很喜欢线上学习,冲动之下报名了很多课程,可有些课程上了几节后,就觉得非常不适合自己。前几个月,又报名了个牛人进化课程,里面讲到了要学会定位,专注学习,小C发现自己应该放弃很多课程的学习。
但钱都交了,这些课说不定学了会有用呢?抱着这样的心理,小C还是坚持把报名的课程都学完了,花费了很多时间,反而耽误了自己真正需要专业学习。半年过去了,同期很多伙伴都成长为了专业领域的大咖,或者在自己专业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时小C才感到了后悔。
如果你害怕损失,而不去关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很有可能失去的更多。关注自己的真正需求,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