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觉醒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固守的道理是没有道理的。比如,父母无条件的爱。
在传统的穷苦乡村,八九十年代,留下来的,却都是美好的记忆,自从自己做了家长,脑海里就不止一次浮现这样的感慨:我作为家长怕是做不到自己父母这般的毫无保留的奉献。努力给孩子最好的,也想保持自己的吃喝玩乐基本需求,而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为了孩子”“只花在孩子身上”,甚至像自己的父母般,最大限度的克扣自己的生活,尽可能的提高孩子的生活,我还有很多想尝试的事物,想去看的地方,想自己去的,也有想带孩子去的。
也是想做一个好的家长,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全方位的保护,免收任何的伤害;提供各种可能性的见识,在进入社会之前,知道社会有善恶;提前了解各种必要的生存技能并为之努力,因为总有一天,他将需要独自去面对这样复杂的世界,走上他自己想要走的路,过他自己的一生,虽然很多的坑我也希望他能避开,很多的错误我也不想要他去尝试错过,可是,我也希望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个体生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意识,有的错,只有自己走过了,才知道,有的墙只有自己撞上去了,才知道调转方向,继续前行。
因为惜命,只此一次的生命,我们都应该珍惜,我经历过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不希望他也有,所以希望更早的认识,更早的去学会自己选择,并未这些选择承担相应的结果,只有见多了各种可能性,才知道自己要选择那一条路,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幼小的时候保护好他,做好大后方的建设,等到他有能力选择了自己的路走的时候,无论去到多远,要飞到多高,我能告诉他,没关系,有我在,你去吧。
作为“啃老族”,我无偿的“挟持”了自己的父母在异地他乡同我一起养育幼小,却同时害怕,将来老去的我,也要“被挟持”。看到上下一代总归有太多的“不和谐”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争吵是难免,也不止一次的告诫自己,少要求,多放任,不同年代的成长环境养成的一辈子的生活习惯,怎么可能说改就改了,连自己作为年轻一辈都不容易改,更何况大半个世纪的老年人呢,一次次的争吵之后的痛悔,一次次继续的争吵,感觉好累,更深深的害怕那未知的不得已的“被挟持”。我对老去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期待,跟老伴儿一起走走看看,尝试人生极限,做那些没做过而想做的挑战,只想独自生活而不想跟年轻人在一起,同在一个屋檐,那时候的他们,肯定也有诸多跟那时候老年的我习惯冲突的地方。
有的时候,回忆乡村,怀念乡村,天地空旷,就算是日常交流也像在吵闹,但是情绪上,大家都是开心常驻心间,没有那么多的“计较”和“痛心”,只有在天地之间,才感觉到世事的渺小,小到无须去推敲,只管嬉笑怒骂,活好当下。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都是无条件的,但是,又总归有很多的不一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