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郑开首马感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学就学过的道理,长大后就彻底还给老师了。此句出自礼记的至理名言就是我首马的真实写照。没有训练计划,没有参赛计划,随心所欲,最终跑崩就是最现实的结果。
人生首马,自然要留点记忆。以下就是流水账式记录。
报名篇
本想以2017年厦门马拉松作为自己的首马。首先,作为漳州人,厦门可以说是半个主场,将首马放在家乡,有种自然而然的亲切感。其次,从家乡小县城直接到北京的娃,对厦门的了解并不深刻,参加厦门马拉松既可以体验最美赛道,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厦门。最后,可以借着参赛契机,和同学们聚会。由于事先没做过详细了解,不知道作为金标赛事的它需要有参赛记录才能报名。就这样我与自己期望的首马完美错过了。
郑开报名开始后,跑团大哥明哥就让我报名。一是郑开要求比较低,不用完赛记录,中签率比较高。二是他本人也要参赛,到时候可以一起去。三是郑开赛道是高速公路,能够跑得开,有利于刷出一个好成绩,方便以后参赛。在明哥的鼓励下,我就报名了。没想打真就这么中签了。
光卿摄与跑步结缘及爱上跑步
2016年元旦左右,感觉自己体质正在下降。为了寻找一种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我开始选择了跑步。第一次只跑了不到3公里就气喘吁吁,也用了接近半小时。由于是小白,根本不知道热身和拉伸,也不懂有双鞋的重要性。虽然一周就能坚持5公里了,可是左右脚总是被磨出泡。
一季度由于坚信21次可以形成习惯,1月份居然跑出了90公里的跑量。2月由于春节和其他事务影响,没有跑步,3月捡回来有点恢复不过来的感觉,就这样糊里糊涂的结束了自己3个月每次只跑5公里的阶段。期间脚上多次起泡,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在网上搜索附近的跑团,以便加入,顺便学点跑步知识。
2016年二季度,我已经加入了跑团,学到了一些基础知识,换了鞋,脚也不再起泡了。在跑5公里的基础上,也穿插一些10公里的训练。可能由于跑量的积累,10公里已经不是很累,且偶尔也能跑进50分钟。此时跑团一些前辈建议我遵循加量原则,慢慢可以尝试跑跑半马了。
进入三季度,我开始按照加量原则,月跑量慢慢靠着200公里迈进,每月2次左右的半马训练,也在9月份跑了次25公里,配速已经基本稳定。一切都在按照参加厦马的目标慢慢靠近。
四季度,终于在第一个月进入月跑量200公里,分别跑了一次33公里和一次35公里,恢复得也很快,配速基本稳定,让我对1月份参加厦马跑完增加了信心。可惜报名的时候报不上,也就失去了训练的动力。好在最后时刻报名了郑开,慢慢又恢复了信心。
郑开训练篇
自从报名后,明哥就让我有个计划,并确保执行,才能在郑开完成比赛。训练确定原则是累积足够跑量,不用跑lsd。一月份执行得比较好,完成了300公里的跑量目标,以训练有氧能力为目标,不追求配速。二月份各种借口,居然只完成了100公里的跑量,忽然觉得郑开完赛又遥远了。三月初测试了次半马,成绩居然没有下降,历次10公里常规跑也恢复到秋天的水平,对于完成比赛有点小目标了。
郑开首马感悟(先生随笔)参赛过程篇
正处于工作忙季,无法提前赶到郑州。买了前一天的票,领完参赛物资回到酒店,就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和提前到达的凯哥一家吃了个晚饭,回酒店准备好参赛物资就早早入睡了。
26号早晨准时6点起来准备好,就和凯哥出发了。地铁好像就是为参赛准备的,一路全是背着参赛包的伙伴们。坐上大巴,凯哥突然问我:“吃盐丸了吗?”
看着一脸茫然的我,他马上塞给我2个,让我赶紧吃了(谢谢凯哥了)。到了出发点,就开始无序的慢跑热身。检录完进入等待区,还有15分钟。人实在太多了,只能抽空位置做做热身。空中无人机的拍照预示着比赛即将开始。
发令枪一响,随着人流我也缓缓向前推进。第一公里无法窜出人群,看到计时牌时,手机报了516,心想刚开始慢点也好。这时候天气甚好,风一吹,慢慢也就跑了起来,跟平常差不多。5公里很快就过去了,24分多点,正常节奏。第一次参赛,没有什么经验;官兔又都是按照发令枪跑的,找不到目标啊。只能跟着平常练习走了。很快就到了10公里处,已经有补水站了,轻微喝了一下就继续前进,发现手机报10公里比路上前进200米左右,才47分多点,比平常快了不少。一路上都没有认识的人,就照着预定目标前进吧。每次路过补水站都喝点水,不吃东西。很快到了20公里处,才133,比平常快了不少啊。这样下去应该能按照预定目标完成。在23公里多点,前面有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很快追上他们,一看330官兔。这么说我能进330了,心里一阵窃喜。跟了差不多1公里,发现状态居然很不错,官兔有点慢了。慢慢就按着自己的节奏跑。到30公里处,吃完第四个能量胶,手机报时222(真够二的)。居然比平常自己练习还能快出5分钟左右,状态也不错,心里想着慢点吧。到水站喝水都不着急了,32.5公里处也是。尽管这样到了35公里处,才247,比平常的还快了3分多,时间足够用,停下来大肆喝了3杯水,以消除能量胶的甜味带来的不适应(本人不吃甜品)。重新出发,刚跑了不到500米,不对,怎么左小腿抽筋了,坚持一下,放缓节奏,又过了200米,怎么右腿也抽筋了。哎,停下来拉伸,拉伸。拉了差不多3分钟,重新小跑。不到500米,还是不行,算了,330无望,走着完赛吧。又走了2公里,到了37.5公里补水站。喝了点水,试着跑了一下还是不行,难不成要上收容车?算了,还是走吧。一路走到41公里,路边行人一致说终点就在前方,试了一下,好像可以了,最后一公里终于以女子配速跑完了。
总结
首马就这样结束了,未来还有数不尽的赛事可以体验。人生的马拉松更是刚刚进入下半程。说说自己的体验:
1. 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并执行。虽然看过好几本马拉松训练,可是并没有参照任何一本的计划执行。
2. 马拉松比赛比平常训练有更多的不可测因素,需要重视。
3. 跑步是为了调节生活,不过多参加比赛。计划一年2-3次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