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读书=读书死

作者: 木就对了 | 来源:发表于2016-06-29 12:30 被阅读37次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1

昨天一友人发表读书无用论,本人激烈反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三天不读书智商输给猪……前者听后,摆出杀手锏: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但仍过不好这一生?

昨夜辗转反侧之余,不禁凝神静思:读了那么多书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进步,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到的东西始终是别人的。

读书给人乐趣、让人充实,是知识的源泉。但一味死读而思考不足,则获得的知识就像假肢,终究是没有原生的手脚能够运用自如。

风同样的吹过万物,而万户发出不同的声音,原因?万物呈现的形态不同。

看见别人读了《少有人走的路》,自己也跟风入手来读,但读了也仅仅是读了,没有思考没有长进,阅读同样一本书,豆瓣、亚马逊上的书评终究还是别人的东西。

2

跳出阅读看阅读,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大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每天不断翻动书页、不断刷着新闻,不是为了从中获得成长,而变成了纯粹的消磨时间或者在别人提起某事时能够发表高见,不管这高见是自己得来的或是APP推送的。

今天看见流行时间管理,便找着番茄工作法、GTD等等各种一顿猛看,明天听人说效率是整理出来的,便又一头扎到超级整理术中,看是看进去了,缺乏集中一点突破之后融汇贯通,别人但凡提高这几样,便说的头头是道、唾沫横飞,全然不顾订了以后只执行了一半的计划表和抽屉里少了一只的袜子们。

至于消磨时间,如果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纯粹的放飞心情,那倒无可指摘。怕就怕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好积极好向上一点都不像外面那些拖延症患者,读书就成了一种表象、是另一种浪费时间。乍一看每个月都读了若干本书,感觉自己只要是不做现在这份工作一定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无双国士,只是现在怀才不遇不能一鸣惊人,但实际上工作、生活处处都有要补的锅,阅读只是成为隔离现实、逃离生活细节的茧。

3

艾默生:如果使用得好,书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东西

学问越深,越觉得自己无知,非有种“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感觉不可。在此之前,消化自己吞下的每一页书,使之都长成自己的一部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相关文章

  • 死读书=读书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1 昨天一友人发表读书无用论,本人激烈反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

  • 死读书读书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从小入学,老师就给我们讲述这些道理。人生走了大半截,通过自己才领悟...

  • 《舍得》――(现代联)

    《舍得》 上联: 读死书,死读书 ,一生读书到死,不过...

  • 每周一本书:第1周《如何阅读一本书》之预告

    有句话这样说——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读书本来是好事,怎么会“读书死”呢。当然了,死,是有些夸张,却也不是没有...

  • 8、楼老的读书方法让我受益终身啊!

    如何读书才能更有效果? 楼老给出的答案: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读死书,俗称的书呆子,为...

  • 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第45天

    读书与用书 陶公认为,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

  • 1554.读书的三重境界: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过去的人们读书,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即“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后来我们强调要变死为活,读书变成了“用活书、活用...

  • 相遇是缘,是一个个故事

    “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这两句话,是陶行知先生在10年前描写中国教育腐...

  • 死读书,读死书

    回想匆匆而过的23年时光,记忆深处的也许就是读书读书读书了吧! 当了学生这么多年,读书几十载,有时自问学会了...

  • 陶行知谈读书1

    一 三种人的生活 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人、苦力、伙计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读书=读书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za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