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5
初次閱讀是兩年前。
雖然沒有再拜讀過路遙其他的作品,但從這本書裏也可以感受到路遙寫作手法的獨特之處。
從手法來說,很直白、完完全全的白描手法,年輕氣盛的我甚至幾度打消讀下去的念頭,但最終還是堅持的看下去。事實證明讀到几十页左右的時候就上癮了。
排隊看上課看晚上宿舍打手電筒看...跑題了。
說回內容。
背景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圍繞著大西北某處的平凡人家孙玉厚。實行人民公社制度的時候,每家人都要賺公分,一年忙活到頭也勉強才溫飽。孫家窮。少安也只能吃學校裏面的三等飯,還要用已經短了的衣服遮住修長的身體和窘迫。大水沖壩的那一段描寫,令人感動于村民們的純樸和同心協力的默契。雖然貧窮、日子一地雞毛。但路遙對那段時間的描寫讀起來卻令人感覺單純和開心。
包产到户的日子來的很快,改革確實是社會主義社會進步的方式。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一年一度的打枣节變成了回憶。文化的供應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迅速,又或者是享受到物質之後只會更加渴望,使原本就空白的精神世界變的更加荒蕪。中國現狀也如此嗎?不由得使人聯想或者嘆息。歷史的規律越來越明顯,這是本末倒置又或者是必經之路呢。
無論是少安少平、润叶润生,階級的限制和封閉的思想使他們在轟烈的感情面前不敢越級。路遙非常善於描寫,他對細節的把握加上精妙的劇情安排,讓人覺得:人生就應該是這樣的。
在路遙的描寫裏並不會出現所謂“高潮”。無論是少平還是蘭香考上了好的學校、润叶自斷的雙腿、曉霞突如其來的死,路遙都以極為平淡的手法,不加多餘修飾的去將事實陳述。仿佛這只是漫長人生的一個句號,剩下的空白給讀者自己想象。
路遙筆下的人物形象都十分飽滿,他們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約定俗成,十分貼切卻又各有不同。少平是長子,自甘成為家庭中流砥柱,為弟弟妹妹賺到了上學的機會。他相對開放,卻又無法戰勝封建思想和身份,與青梅竹馬的润叶分道揚鑣,選擇了秀蓮。
少平的思想是在哥哥給他提供的環境中崛起,他與曉霞因對知識的渴求而結緣。數年的分別中,兩人共同成長。但一切止於曉霞意外的死亡,只有磨難的愛情最終沒有修成正果。
蘭香在學業和愛情上都更甚兩位哥哥。她努力好學,從哥哥的背上踏過,去接受高等教育和最新的思想,有了美好的愛情和人生。
時代的變革給了很多人機會。或像少安一樣墨守成規,或像少平試探的追求,再到蘭香更加開放的思想。在看似平淡的時代,不同的年輕人卻有一樣的訴求。那就是要改變。
要說這本書好的原因,我想與很多作者不同的是,路遙寫的確實是人生。就算此刻發生了一件讓你覺得永遠難忘的事情,在几十年后想起,確實也像是一塊大石落入湖中,只剩幾圈水花。路遙像是看透了這漫長的一生才不費筆墨去描寫那種種情感。留下的是讀者對人物的哀歎和惋惜,和更多更多的想象空間。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路遙的文字。但是我很敬佩他,敬佩那些從黃土裏走來的作家。他們執著於土地的熱情、對於青春的勇氣、對於新時代的激情澎湃無法令人不动容。路遙的文字像我們的父輩,我們需要父輩的指點,需要父輩的力量作為前進的旗幟。在他們的青春歲月裏有的是憧憬和激情,相比起我自己,我缺少的又是什麽,我需要的又是什麽。
文學作品要來源於社會實踐,路遙站在黄土上,給了讀者無窮的生命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