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今年的工作调整之后,我涉足企业管理,接触了诸多形色不一的人,处理繁杂千奇百怪的事,我竟从中发掘出了自己更多的潜能,这很让我惊喜,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好在尚没有给我太大的惊吓,倒是让我体会到了重塑自我的快乐。其中的不足之一就是——对于他人,我过于默默地欣赏,却不懂得及时地称赞。
许多年前不知从哪里读到过这样的道理,说是良好的沟通中,称赞是利器,是法宝。其时,字句过眼而不走心,我一直不放在心上。而是数十年本能地做自己——沉沉默默,哪怕遇到美好的东西,认识优秀的人,也只在心中肯定他们,却常常说不出口,也未曾想过要说出口。
多年来大概因为自己不必接触太多人,也不愿意接触太多人,而更愿意独处,因此麻痹大意,总以为“沉默是金”,乃至身边熟知的亲人朋友,我也不太有意识去称赞他们,表达我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对外人,那就更不必说了。
公司里有一位同事,是个恭维话常常挂在嘴边的人,捧杀玩得一绝。脑子没坑的人大多能感受到那种“称赞”给人的别扭感,那种“称赞”言过其实、夸张虚浮。有那位同事做“反面教材”,无形中更加深了我对“当面称赞别人”这种行为的偏见。
今年,当我为了做好工作,当我为了更好与人沟通,我特地去啃啮相关的书籍学习,再通过日常工作实践的运用,重新认识了当面称赞、当众表达欣赏这种行为。
我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充分体悟到了——称赞别人,表达对别人的欣赏是如此美好而正向的行为——只要能敞开心扉,只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像我那位同事那般离谱,我们和别人的沟通就会为之畅通,关系就会趋好发展。
这里边蕴含着智慧和格局:比如要称赞别人,首先得打内心里认可别人的优秀,得摒弃功利上的心思,得赞有其事,还有一个前提是——得充分尊重别人。
语言的魅力不亚于仪表形象的魅力,因此,语言中称赞的魔力便可见一斑了。然而我却发现,其实无言的“称赞”威力更大。比如用心地倾听对方的话语,眼神专注,那何尝不是欣赏对方、认可对方、尊重对方的一种无声“称赞”呢。一个聚精会神的听众往往比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说家更受欢迎,更容易感动对方。
与人交好,与人为善,是我们开展工作、参与生活必须要注重的方面,让发自内心的称赞响起来,我们际遇会因此更美好。诚然,这需要一定的训练,“知”道一个道理是没有用的,还得“行”道。有意识地实践起来,不断让自己去努力行动——这才是关键。
在这方面,我还在继续努力中!
文/若安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