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打算换公司,为确保面试时能够更好的表现自己,对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整理。以下是我个人的整理,仅供交流参考。
Q1:个人简介(基本信息个人经历介绍+为什么面试当前岗位+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胜任当前岗位?)
P1:个人经历:
P2:为什么来面试:
P3:为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Q2:如何理解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产品经理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你认为产品经理应该具备哪些能力/什么样的产品经理才是优秀的产品经理?
沟通与理解能力:去理解用户的真实想法以及客户的逻辑
独立思考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除了已经提出的需求外还会不会有其他的隐藏需求?客户的需求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
决策能力:基于已有信息去决策产品目标;
执行能力与应变能力:将目标具象为可实现的功能同时统筹资源确保目标得以实现,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产品经理需要基于当前状况快速寻求最优解决办法;
责任心:我认为这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一点,不论是产品实施过程中需要的反复沟通,不断确认,还是遇到问题之后的应对,一旦产品经理出现了消极应对的心理,那么整个产品可能会很快毁于一旦。
Q3:当前职位与原来的工作最大的区别?以及共同之处?
区别:我觉得xxx对我的主观能动性要求更高,原来的公司本质上是项目驱动型,项目源源不断的进来,你就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做,只需要思考怎么做好就行。但xxx更需要我产出能给公司带来价值,或者是优化流程或者是通过数据分析去支撑营销与客户服务的决策,因此更需要我自己能不断的在日常工作中去积累去思考,而不是被动的去接收任务。
相似:都是2B,都是通过信息化来优化流程,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来辅助企业决策;
Q3:产品需求来源?如何识别需求真伪以及优先级?
我理解这个工作的价值在于优化现有流程,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支撑企业的营销与客户服务的决策,所以需求的来源应该是高层领导、运营部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甚至人事部门的各位同事;需求只要识别到位一般都是真的,需求对应该场景的出现频率以及影响范围以及后果决定优先级。
Q4:你认为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区别?
外部驱动与内部驱动,风险的来源不同,
Q5:你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解?
产品定义——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详细设计、测试用例设计等)——开发及测试——上线——生产验证——正式投入使用(产品运营/运维)——停止运维但依然可使用——停服
引入——成长——成熟——衰退
Q6:你对精益产品开发跟敏捷的理解:
工作过程中有了解过精益与敏捷的理论知识,不过我今天更像聊一聊我个人的理解:
精益产品开发的本质是为了效率最大化,所以开发过程中需要避免产品定义不清晰、团队成员沟通偏差以及形式主义的内部流程。因此需要项目开始之前明确清楚项目的边界跟目标、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然后团队之间的沟通一定要达成共识避免务虚,而且这个共识一定要形成文字记录,可以简单但是要有迹可循,如果出现分歧需要有人能够拍板决策。
敏捷:将大目标尚不完全清晰的时候先制定一个小目标,迅速开发。当开发人员在完成当前小目标的时候,产品责任人可以再去更新下一个小目标,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我个人觉得敏捷最大的好处在于降低了客户的平均等待时间,我们现在公司的制度里面,需求~产品负责人,研发TL~敏捷教练;
敏捷的理论:3个角色(产品、教练、团队)3个工作(待办列表、冲刺待办列表、燃尽图)5个事件(冲刺、冲刺规划会、冲刺评审会、冲刺回顾会、每日站会)
缺点:对团队成员的个人素质有较高要求,对成员之间的配合默契也有较高的要求,另外敏捷容易造成范围失控(这一点仅限于对外项目);
Q7:你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Q8:如何进行用户调研?
Q9:如何进行竞品分析?
Q10:你认为什么样的产品是好的产品?
不论什么类型的软件产品,它诞生的目的一定是为了解决客户的痛点,满足客户需求。但个人认为评价产品的好坏还是要区分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
评判C端产品好坏,关键在于这块产品能不能解决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所谓痛点),促使用户为产品买单,进而达到营收的目的;
而B端产品则需要看它能不能高度标准化,流程最优化,给企业节约运营成本;
Q11:你接触到的最欣赏的一款产品?欣赏的原因?改进的建议?
从用户的角度:能持续不断的解决目标用户的需求;用户操作简单方便,在使用产品后能够快速的有效的解决问题。
从产品的角度:该产品相较于其他竞品有着独特的优势,产品能够持续不断的迭代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从商业的角度:公司的技术层面可以实现该产品,并且可以长期维护,持续完善;该产品可以为公司创造长期的可持续价值,包括但不限于利润,盈利模式,市场价值,战略地位等
Q12:你最欣赏的产品经理人是谁?欣赏的原因?你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产品经理?
Q13:你所理解的产品策划和产品运营,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产品策划/设计,和产品运营,是产品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区别:策划更强调产品从0到1;运营更强调产品从1到100。
联系:产品运营实际上是对产品设计的验证和检验,站在产品的第一战线(用户),去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进而转化为优化产品的需求。
Q14:互联网产品跟B端产品的区别?
Q15:为什么离职?
Q16:你在从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挫折?你如何克服的?
情绪问题,学习
Q17:有没有跟研发/商务产生过争执?如何化解的?
达成共识:希望把产品/项目做好,推动营收/验收
态度:对技术——重引导轻干预,多关怀少技巧;对商务——多理解少教育,重沟通轻专业;
与技术的沟通方式:希望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该功能源于什么样的用户场景,是为了解决用户什么样的问题->我认为该功能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逻辑实现->你认为该方式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考虑到投入产出比,该功能难以实现,那么从需求角度出发我认为可行的替代方式是什么。
与商务的沟通方式:客户预期该功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客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提出了这个设想->实现该功能的必要性(客户的愿望程度-是否包含在前期的隐性承诺中-该功能的实现是否关系到最终的项目验收)->如果考虑到投入产出比,该功能难以实现,那么从需求角度出发我认为可行的替代方式是什么->自行跟客户沟通替代解决方案能否接受,然后将最新进度同步给商务。
Q18:个人职业规划?有没有具体的执行计划?
3年目标是具备用户调研,需求转化,沟通落地的能力,我觉得这个目标已经达成了;
下一步目标是选择一个行业,通过不断的项目经验积累,去了解这个行业,积攒行业认知;
做出一款行业性产品,能让我被这个行业的人记住;
Q19: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过分追求精巧强悍的逻辑,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好处是核心逻辑清晰,对于项目的开发跟落地都比较明确。缺点是容易忽视细节,比如交互的流畅性、界面的美观性以及高龄人群的使用接受度。
曾经执着的觉得不能解决客户的关键问题,交互跟界面再好都没用,毕竟你也不是做游戏的。但是后来意识到,在你有能力去思考的情况下依然不重视,就是个人姿态过高,所以,现在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方案,产品设计完成后先检查逻辑,第二遍一定是检查交互细节。
Q20:平时如何获取行业资讯?会看什么书?收获了什么?
Q21:你对大数据的理解?
核心原理:从“流程”核心,转变为“数据”核心;
价值原理:由功能作为价值,转变为数据作为价值;
预测原理:从不能预测,转变为可以预测;
信息原理:从人找信息,转变为信息找人。
Q22:大数据的价值:
语义层面:‘数据’即所有信息的记录,例如用户访问网站的信息的转化过程的行为属性;大是巨量的意思,可以隐身为数量、形式、含义的丰富,保障实现被高保真的记录与回放
实现层面:大数据是一套数据处理技术活方法体系,实现具体以上特征的数据的存储、计算、共享、备份和容灾、保密等,保证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拓展性
服务层面:大数据的数据技术变革引发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例如从数据探索出发,系统主动推送信息给用户做决策、给及其优化参数、基于数据的量变完成数据的质变
应用层面:大数据是数据服务组合生成的新场景、新体验、日益增长的数据量非但不会使信息获取效率降低、质量下降,反而会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快速的迭代,个性化的互联网服务。
Q23:你对云计算的理解?
Q24:什么是CRM?
以用户为核心,基于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具象化主要用户的画像(主要目标客户是哪些群体,主要的消费场景,以及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流失这个客户?比如情侣分手之类的),以此来支撑企业的营销决策跟客户服务。
Q25:关于数据中台
意义:通过数据分析支撑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尤其是指导营销的投放,产品后续的研发方向;
与传统数据库的区别:传统数据库是预先设计好表单,存储符合条件的记录进而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中台是海量存储用户行为记录,进行数据清洗(大量无效数据),然后给数据做标签分类,然后再输出分析结果;
方式:外采标签库,自建标签库,外采标签缺乏行业性的深耕,长久来看需要自建标签库;
难点:客户ID的关联,不同的方式获得的数据确定用户唯一性的标志符不同,例如微信公开ID,设备ID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