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热搜,有三个字频频出现——“全开麦”。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期分组表演中,屏幕右上角显示出几个字:全开麦live。
“全开麦”,指演出中完全没有CD原声,只有伴奏,也就是俗称的“真唱”。
随着节目热度的增长,网友对“全开麦”大加称赞,一夜之间,它变成了一种演唱实力的象征。
但“浪姐”的第三期公演变了。
“全开麦”的字样没有了,节目里多次出现了嘴型对不上声音的情况。
尽管是否修音、假唱没有被证实,但这再度让“全开麦”引起争议。
图片来源:微博评论区“全开麦”的热搜,到底值不值得上?
1
真唱,不应该成为炫耀的资本
“全开麦”没有提前录好的CD,完全依靠现场发挥。
如果唱跑调了,或气息不足,很容易在直播中暴露,因而格外考验歌手的水平。
目前,由于唱跳类的节目比较耗费体力,综艺多采用“半开麦”的形式,掺杂着提前录制好的声音,以保证直播时的现场效果。
“浪姐”的第三期公演虽没有证实是否“半开麦”,不过网友猜测,为了照顾节目的很多姐姐还是非专业歌手出身,又唱又跳难免体力不足,节目组可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图为张雨绮在艾瑞巴蒂组中的表演片段,可以看出已经气息不匀,但音乐中歌声依旧很平稳如果现场演出效果不好,节目在网上放出前还会经过一轮后期修音。
比如,《青春有你2》在总决赛之前的公演舞台都经过了修音,导致观众产生了“还不错”的错觉。
直到总决赛“全开麦”上阵,几位学员登台,一首《猎》唱下来,所有人都脸色一变。
现场听歌的小鬼王琳凯,更是表情管理直接失败。
网友称,从前修过音的版本和现场差距过大,简直是欺诈。
如果早知道她们的真实水平,就不会期待那么大了。
还有的晚会节目,修音过度导致声音失真、带着电流味,让人分分钟出戏。
不久前的“618晚会”上陈钰琪与曾舜晞带来一首《刀剑如梦》,被网友戏称为《刀电如梦》“全开麦”为什么这么难?只因部分歌手们水平堪忧。
想听真唱,就要做好忍受“车祸现场”的准备。
因此,偶像明星但凡能出一场不崩的全开麦舞台,都能成为惊喜。
然而在过去,"舞台要真唱”,其实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全开麦live,既是对舞台的基本尊重,也是歌手最基础的业务能力。
林俊杰、孙燕姿等以声音著称的硬核歌手,蔡依林、萧亚轩等唱跳歌手的演唱会现场,都堪称“炸裂”,长时间、高频度的演出也面不改色。
林俊杰演唱会不插电演唱《小酒窝》戴佩妮在演唱会上将话筒递给歌迷,曲调被带偏出银河系,她依然能够一边忍笑,一边迅速将歌曲拉回正轨。
前段时间的疫情慈善演唱会,张学友在家中演唱一首《touch of love》。
没有任何专业设备,一部手机放出的伴奏,配合着不加修饰的裸音,依旧让人惊叹。
这种出色的临场发挥和即兴表演能力,才是live演唱最精彩、最动人的地方。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歌手最基本的素养,却成为了当下难得一见的景观。
出现一个优质的“全开麦”,都值得上一回热搜了。
昔日华语乐坛的辉煌,去哪里了呢?
2
影视原声也成演员难题
近些年来,不光是听到歌手真唱难得,影视界原声出演也越来越少见。
修音、配音,让不少音乐、影视作品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
最近古装剧《锦绣南歌》放出预告片后,有观众质疑,这年头连影帝秦昊也要用配音了吗?
图为微博博主@JoannaBlue驳斥网友“古装剧需要配音”的论调其实,电视剧使用配音有很多正当的理由,贴合形象的配音是能给作品加分的。
比如,影后周迅原本声线低沉沙哑,在《画皮》中使用原声出演狐妖小唯,能够增添角色的神秘感。
而《大明宫词》中少年时期的太平公主机灵古怪,采用柔和甜美的配音更凸显公主的少女感。
此外,影视城环境嘈杂,尤其对于古装剧,现场收音比较困难。
“全部消音,后期另配”,成为最常用、最节省成本的方式。
正当使用配音无可厚非,观众们无法接受的是日益猖獗的“配音乱象”。
早年刘涛和李幼斌都在采访中谈到过影视圈里的“数字小姐”,“数字先生”——他们背不下台词,全程“1234567”。
对他们来说,台词不重要,反正有后期配音。
这几年,由于过度依赖配音,国产剧许多主角的声音都一样,更是让观众频频“跳戏”。
女配音演员季冠霖一个人就曾包揽几十个大女主剧: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白浅,《甄嬛传》的甄嬛,《青云志》里的陆雪琪,《芈月传》里的芈月,《锦绣未央》的李未央……
许多观众吐槽:“看了好多部剧,感觉女主都是季冠霖。”
图源:微博网友评论截图“配音乱象”,暴露了近年来许多演员们的台词功底太差、业务能力堪忧的事实。
声不对人,导致人物情绪干瘪,观众也无法全心投入剧情。
经典的国产剧,比如《武林外传》,再长的台词也会全部原声出演,这样的情景喜剧更加真实灵动。
很多严格要求自我的演员会坚持原声出演。
2016年《麻雀》播出前放出片花,大部分主演不是原声,甚至频繁出现主要角色口型和声音对不上的情况,令人哗然。
面对争议,张鲁一在微博回复“会自己配音”,便在用7天时间,把台词重新说了一遍,替换了剧中的配音。
图为2016年张鲁一微博谈麻雀原声配音张涵予曾说,原声也是演技的一部分。
“严格来讲,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如果不是你自己的配音,自己说的台词,自己的声音,是不允许评奖的。”
对于电影而言,使用原声更是国际奖项的标准要求。
奥斯卡就有规定:只有原声出演,且后期补录的声音不超过25%的演员,才有资格获奖。
当年,一代影后奥黛丽·赫本在电影《窈窕淑女》中,仅仅因为歌唱部分采用了配音,便无法参与当年的奥斯卡评奖。
有人说,声音是角色的第二灵魂。
作为表演的四大基本功“声台形表”之一,台词的节奏强弱,气息的长短,与戏剧的情感表达息息相关。
演员原声更能带入感情和状态,后期配音的音质虽然变好了,但是语调、力度却很难做到逼真。
可惜的是,如今有能力使用原声,已然成为演员的加分项。
图为微博评论中对某明星演技的夸奖3
娱乐圈的专业标准
“全开麦”上热搜后,脱口秀演员史炎发微博:
“我不支持把全开麦这个行为当作夸赞的对象,因为这个是行业底线。夸赞底线,就是默认这个行业存在更低的底线。”
歌手敢真唱,演员敢真演,和医生会做手术、律师会打官司、球员会打球一样,都是理所应当的。
很多专业歌手在录唱片之前,都会有一个“磨棚”的过程。
一首单曲的呈现,背后是几十上百遍的录制和调整。
老戏骨何冰当年由于外形不够突出,只能从龙套和配角演起。
没戏拍的时候,他坐了四年的冷板凳。
直到2005年的《大宋提刑官》收视爆表,他才进入大众视野。
那时的歌手和演员,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如何创作出更不负期待的作品上。
现在的明星们, 把一大半精力给了通告采访、榜单数据、广告、真人秀综艺……
曝光度提高了,几个眼熟的名字每天轮番霸占热搜榜。
在这之后,他们又能空出多少时间专注提升业务能力呢?
如果坐下来露个脸、讲讲话就能赚到钞票,又有谁愿意去沉下自我、投入磨砺呢?
唯数据论的时代,天下苦流量久矣。
被时代裹挟的流量明星们,也很难不顺应趋势。
在流量和数据面前,“专业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
可是,当有人指出这显而易见的道理时,粉丝们却是第一个坐不住的。
现在的娱乐圈,即便偶像严格要求自我,过于宽容的粉丝也给他们留出一条退路。
唱歌跑调、没有特色又如何?他已经很努力了。
一到真唱就车祸现场又如何?他至少敢真唱,勇气可嘉。
图源:微博@史炎但娱乐圈是一场大浪,它会一点点淘掉那些德不配位的砂砾。
不要以为掉两滴眼泪证明你努力过,就能心安理得。
如果未来的娱乐圈不需要出色的唱跳,只要有脸就能轻松踏进这个门槛;
如果数据和流量就是偶像歌手唯一的门面——
那或许几十年后,“全开麦”将不复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