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发生了车祸,父亲当场就死了,儿子被人匆忙送入医院。手术室里,外科医生看到这个男孩说:“我不能给他做手术,他是我的儿子。”
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你看到这里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困惑不解,那是因为在读到“外科医生”时你不由自主地将其与“男性”联系起来了。这种“外科医生等同于男性”的联想就属于一种刻板印象。
在这个例子中,这种刻板印象属于第一种认知错误。第二种认知错误是判断上的失误,就是没有意识到或是很久才意识到这个外科医生是男孩的妈妈。
这个令人困惑的例子存在了很久。
在那些笃信妇女平等权利及能力的人看来,被这个故事所迷惑更加令他们懊恼。女权主义者都对自己持有“外科医生等同于男性”的无意识偏见深表怀疑——但事实上,女权主义者都有这种倾向。
进一步推敲一下女权主义者。他为什么将自己的思考建立在与自己观点相悖的刻板印象上?(你刚才是否发现自己有“女权主义者等同于女性”的自动联想?)当听到“外科医生”这个词时自动联想成男性,是一种常见的大脑思维习惯。即使此人已经做好准备为女性辩护,觉得女性和男性一样有资格当外科医生,也难以逃出这个怪圈。
当读到外科医生说“他是我的儿子”的故事时感到困惑,这说明“男性等同于外科医生”的联想是自动生成的,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但我们需要承认,产生这种认知错误也不能全怪我们的刻板印象。在这个故事里,如果数一下有关男性和女性两个词出现的次数,你会发现有关男性的词有压倒性的优势:与男性有关的词出现过9次,而与女性有关的词只出现过一次。这些反复出现的关于男性的词语共同导致我们产生了“外科医生等同于男性”的联想。如果这个故事是关于受伤的女儿的,这9个与男性有关的词语会被6个与女性相关的词语所代替,故事就会以“我不能给她做手术,她是我的女儿”结尾。如果这样改写故事,那么人们可能更快意识到外科医生是孩子母亲的事实。类似措辞进一步促使我们产生“外科医生等同于男性”的推测。
什么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的英文叫stereotype,于18世纪晚期被收入英语词汇中,当时用来形容印刷工人整版印刷的金属模版。印刷模版使得大量复制相同版面成为可能。记者及政治新闻评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对“固定模版”的含义进行了引申,于1922年赋予了“刻板印象”现在的含义。这一词语被用来形容人们脑海中对于某一特定人群的固化印象——往往不是什么正面的特性。李普曼说这种对某一群体的固化印象会在我们遇到这一特定人群时自动从脑海中跳出来。
刻板印象到处都存在。提到黑人,我们可能会想到更有攻击性,更贫穷,更会打篮球。提到亚洲人,我们可能会想到比较内向,学习很刻苦,数学成绩好。
这些印象对不对呢?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倾向于高估团体内部成员的一致性,同时高估我们和他们之间的差异性。
为什么会有刻板印象——群体分类与我们的行为
当今公认的对刻板印象科学理解的开端,是戈登·奥尔波特与1954年出版的《偏见的本质》。奥尔波特写道:“人类思维需要借助分类这一工具.......一旦形成,类别就成了预先判断的一般基础。我们无法避免这一过程,有秩序的生活离不开对分类的运用。”
每一个类别都是有足够共性的事物的集合,这样一来把它们当作同类对待会比较方便。同类别事物的共同点不需要特别多。但是,类别的应用对我们的行为有着很深的影响——看一眼关于车的一些下级分类的情况就知道了:如果你开车在公路上行驶,并且正在快速靠近前方的一辆车,接下来的几秒钟,你的车速将因你前方行驶的车归类为警车还是跑车而大大不同。
对于人群的分类也会很明显地影响我们的行为,例如:
在百货大楼购物时,你会放心地把自己的信用卡交给售货员。你相信这个陌生人,因为是他售货员,他不会暗中记下你的账户信息并卖给犯罪组织。
分类不仅能为大家提供便利,更是大家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人群不同维度的分类,我们可以迅速将陌生人认定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如等待登机时,有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你马上可以获取很多标签——性别、身高、肤色、年龄、发型等等。
然而,我们也很容易完全不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就把对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作为判断某个人的依据。
刻板印象会怎样改变我们的行为?
如果刻板印象的坏处是可能有预测误差,那也就罢了,刻板印象更让人不安的是,它可能会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人是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心理学家做过很多实验。比如说,同样一批亚裔的女生,要做同样难度的数学卷子。如果你暗示她们,你们是女生,她们的考试成绩就会下降。如果你暗示她们,你们是亚裔,她们的考试成绩就会上升。还有很多类似的实验,比如,仅仅让你看一组跟老年人有关的词,你出门之后的走路速度就会放慢。
我们能不能用理智消除刻板印象?
我们得承认,有的人对别人的偏见多一些,有的人则少一些,但是,刻板印象往往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被自动激活的。如果你有充分的时间,精神非常清醒,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产生了刻板印象,于是,你会用理智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但如果你很疲劳,心神不宁,你对刻板印象的抵抗力就会下降。
我们能不能通过多接触别人,消除刻板印象?
有一种建议是,之所以会出现刻板印象,是因为不同的人群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如果让他们互相之间多一些了解,就能消除刻板印象。
这种“接触策略”能行吗?如果只是有限的接触,比如,你只是在街头和一个黑人擦肩而过,或是你在东京的酒店里遇到一个日本的服务生帮你拉行李,这种接触没有办法改变对另一个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如果你的同事里有一位来自其它社会群体里的成员,比如说有个同性恋,而你们在工作中相处得很好,这是有助于消除刻板印象的,但是,这样的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深度接触机会并不是很多。
我们该怎样对待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并不是我们人类唯一的认知缺陷,有很多事情跟刻板印象非常相似,比如,拖延症、嫉妒心、过度自信、从众心理,等等等等。这些现象都有共同的特点:
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们的存在有其道理,比如,刻板印象就是为了减少我们的认知成本,所以,我们才很难彻底消除这些缺陷。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现象会让我们产生一些错误的判断、错误的行为,但大部分情况下,这可能只是轻微的错误。
当遇到重大决策的时候,如果我们通过省察,能够意识到这些缺陷,我们是可以更有效地用理智和自制力更好地抑制这些缺陷的。
所以,刻板印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拒不承认自己有刻板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