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
当我们完全接受本然,那么生活中就不会再有“好”和“坏”了。允许事实存在的做法会使你超越有抗拒模式的思维,而这种思维会创造正和负。这是宽恕的关键,对当下的宽恕甚至比对过去的宽恕更为重要。而如果是能有所作为的情况时,我们只需要做自己必须做的事情,同时接受它的存在。通过宽恕,即承认过去和现在的事实存在,转变邪恶的奇迹不仅仅会发生在我们的内在,还会发生在我们之外。在自己和周围会出现一个强烈临在的宁静空间。
书中谈到“戏剧性事件”它们是有“小我”创造的,都是由无意识形成的。小我的基本模式就是反抗他生存的恐惧和缺乏感,包括抗拒、控制、权威、贪婪、防卫和攻击。同时书中例举了很多在日常中发生的时刻。
关于生命的无常和循环。生长与衰老两者相互依赖。对于灵性开悟来说,向下的周期是绝对关键,在我们的身体能量里,同样受限于这些周期,在这些大循环内包含有大周期和小周期,而低能量周期对于重建来说极为关键。宇宙的循环本质与万事万物的无常性紧密相连,佛陀将此作为其教诲的主要部分。佛陀教导说,你的幸福同时也是一种痛苦或不满足,幸福与它的对立面是不可分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再需要去欣赏、享受开心或美好的事物,而是说不要通过它们去寻找身份认同、永恒和满足的感觉,这是挫折和痛苦的成因。接受生活的现实就是活在一种恩典,安逸和轻松的状态里,这种状态不再取决于事情的好坏。
所有的消极心态都是抗拒。书中提到一个方法,观察任何一种动物或植物,让它们来教会你如何接受现实向当下臣服。在冥想状态下观察它们。
“我们该如何阻止消极心态的产生?但它产生时我们又该如何去摆脱它?”书中的答案是通过完全进入临在状态就能阻止消极心态的产生。而当你已经产生的消极心态时,不管是由外界因素、某个念头还是不知道的原因引起,都把它看成是一种提示:“注意此时此地,请保持警惕。”还有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把你自己想象成是透明的,让引发反应的外部因素穿过你,进而使它消失(建议从小事开始练习)。
关于慈悲。思维创造了对立面,当我们超越了这个对立面,就会变成一个深深的湖泊,在湖的深处总是宁静的,不会心理上执着于某种情况而去抗拒任何变化。你还是会享受外在世界,在其中游戏,创造新的形势,感激美丽的一切,但是不会再执着于他们。慈悲是自己和众生之间的一种深深的连接。慈悲和这种联结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作为肉体的形式存在的,你与其他所有人一起共享着身体形式的脆弱性和必死性。另一方面是自然本质的不朽状态,你不仅会认识到自己的不朽性,还会通过它认识到众生的不朽性。真正的慈悲是超越同情心的。直到悲伤与欢乐——超越形式的本体喜悦,永恒生命的欢乐——结合在一起时,你才会拥有真正的慈悲。
你对世界的感知是你意识状态的一个反应。现在物理学给我们一个最大的启迪就是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合一。观察者不能与被观察的现象分开,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导致被观察对象行为的不同,没有一件事是它表面看起来的那个样子,你所感知到的任何东西仅仅是一个象征。每一个存在都是一个意识的聚焦点。我们人类世界大部分是通过某种意识水平——我们称之为思维——来创造的。不要混淆因果,我们的主要任务不是通过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而获得拯救,而是从形式认同中解放出来。我们仍然可以享受这个世界上稍纵即逝的欢乐,但是不会再害怕失去它们,所以不需要依赖它们,我们会接触到一些比任何的欢乐所有显化出来的东西更无限伟大的东西。
不要把同情心变得片面,要找到平衡。如果觉得要用爱去召唤减轻世界的痛苦是一个崇高事业的话,要记住,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外部事情上,否则会遭遇挫折和绝望。如果在“果”的层面上下功夫,就很容易让自己迷失其中,要保持警觉,深深地进入临在状态。仍需以“因”的层面作为首要的焦点,以开悟的教化作为主要目标,以和平作为你给予世界的最珍贵的礼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