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买玩具,是个大课题。因为“玩”这件事对孩子们的意义实在太重大了。孩子们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建构自我。
现在的孩子从来就不缺玩具。每个父母都希望能给孩子买最多最好的玩具,剁起手来比给自己买东西时还狠!
然而,当父母把精心挑选的玩具拿给孩子时,孩子玩了两下就不玩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玩具宜精,不宜多
有的父母觉得,索性多买一点玩具,免得同伴之间争抢,但是这样的做法,可能只会让孩子更自私。
过多的玩具、过多的信息只会对他们的脑发育产生过度刺激。尤其在宝宝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太多、太复杂的玩具可能会引起他们的行为问题,比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
反而,那些玩具较少的孩子,由于父母与他们一起阅读、唱歌和游戏的时间会相对更多,所以他们要比那些家境优越、玩具成山的同龄小朋友智力水平高。
少买玩具,其实可以培养孩子诸多优点!
因为贫乏,更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专注的时间拉长,也更能坚持在一件事情上。
因为必须分享,所以发展出较好的社交技巧。
懂得珍惜物质。
把玩玩具的时间省下来,转为阅读、音乐、美术,或体验大自然。
而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生活在简单、干净的环境。
把玩具玩活
所谓玩活,其实就是指孩子在玩玩具时开动脑筋融入自己的想象力。
孩子在玩汽车模型、电动机器人等电动玩具时,动作是僵化的,他几乎不需要动,只负责看,因此思维也是呆滞的,这种玩法就是死玩;
而孩子在拍皮球、捏橡皮泥、搭积木的时候,孩子要亲自动手改变这些玩具的造型和形态,动作是灵活的,思维也是要不停运转的,这才是真正的活玩。
据心理学家的说法,如何决定玩具的玩法,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就拿汽车模型、电动机器人来说,如果孩子拿着这些玩具自己“导演”一部小电影,就能在无形中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诸多方面见的能力。如果孩子总是被动的玩玩具,成长的空间就会受限!
选玩具的三大标准
什么样的玩具对培养孩子创造力更有帮助呢?家长在选择玩具时可以参考下面三个标准:
01
能发挥想象力的玩具
玩具应该能配合幼儿的发展和想像空间,而有多种变化和不同的玩法,一份容许多种玩法的玩具便能够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困能力。
这些玩具没有“标准”的玩法,不会把孩子的思路限制在人为设定的玩法里。
比如自己会跑会叫的电动玩具,因为这类玩具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操作完全傻瓜式,孩子们的思维完全被限定在人为设定的模式里;
而好的玩具,应该是“百变”的,能让孩子的主动性思维加入,玩法也是随性的。比如积木、拼图、几个可以随意处置的纸箱子、一坨充满无限可能的橡皮泥等等。
在日本,很流行以报纸为玩具,虽然物料简单,但配合成人在旁的启迪,一张报纸便能变出25种超好玩的玩法!
02
能培养动手能力的玩具
心理学上有肌肉记忆的说法,就是说“动作”能通过肢体行为让大脑“抓取”,通过小脑协调作用回动作,能起到加强和加深的作用,也就是熟能生巧的意思。
所以那些能培养动手能力的玩具,会让孩子的手越来越巧,大脑皮层相关神经联系建立得就更多。
有人曾经尝试让孩子记忆一组号码,发现那些通过“动作”记忆的会记得更牢,即让这些孩子一边念一边用手指拨相关数字号码。
所以,能培养动手能力的玩具有助于大脑的成长。最典型的是手工类的玩具。
03
能重复玩耍的玩具
重复,是年幼孩子心智发育需要,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路径,有实验证实。
一位叫桑代克的心理学家用笼子装了一只饥饿的猫咪,笼子外放了一碗香喷喷的食物,饥饿的猫咪四处撞和咬。
愤怒的折腾中,门突然开了,其实是它在四处撞和咬中无意碰触到了门的开关,但是它并不知道。
在多次的实验中,这只猫咪偶尔能碰触到,但是它并不知道是自己“打开”了门。
随着实验的不断重复,在重复了十多次后,实验人员发现猫咪每次瞎折腾的时间越来越短,最后能做到一进笼子就精准地按到开关。
所以,重复是心智发育的需要,也是学习的路径。
因此父母们给孩子选择玩具,需要选择那些能重复玩耍的玩具,另外更有研究表明,大堆的玩具令孩子玩得更少,少量的玩具能让孩子玩得更频繁。
所以父母首选质量过关的玩具,能经得起孩子的重复玩耍,并且玩具不宜多。
当然!爸妈才是孩子最重要、最万能、最珍贵的伙伴。孩子可以没有玩具,但不能没有爸妈的关爱!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