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杉版资治通鉴【1919】听得懂的,没有用;有用的,听不懂。20

华杉版资治通鉴【1919】听得懂的,没有用;有用的,听不懂。20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23-05-12 07:51 被阅读0次

    5、

    当初,窦参厌恶左司郎中李巽,把他外放为常州刺史。等窦参贬到郴州,李巽为湖南观察使。汴州节度使刘士宁送给窦参绢五十匹,李巽上奏弹劾窦参交结籓镇。皇上大怒,想要杀窦参,陆贽认为窦参罪不至死,皇上才停止,既而又派宦官对陆贽说:“窦参交结朝廷和地方高官,其意难测,社稷事重,卿认为应该怎么处置,马上奏报。”陆贽上言:“窦参是朝廷大臣,要诛杀他,不可以不明不白。当年刘晏之死,罪不明白,至今舆论还为之愤邑,叛臣得以以他为借口(刘晏被杨炎陷害,无罪被杀。李正己上书朝廷,要求公布刘晏罪状,并以此为借口抗拒朝廷。事见781年记载)。窦参贪纵之罪,天下共知;至于说他潜怀异图,那只是捕风捉影的事,如果不加调查,就将他处死,震动太大。窦参和臣没有半分友谊,这是陛下所知道的,我不是要营救他,只是要做到不滥施刑罚。”

    三月,再贬窦参为驩(huan)州司马,家中男女都发配流放。皇上又命调查他的亲党,陆贽上奏:“罪有首犯、从犯,法有重轻之别,窦参既然已经得到宽恕,亲党也应减轻处罚。何况窦参得罪之初,私党都已连坐,人心早已安定下来,建议不要再问罪了。”皇上听从。

    皇上又想要没收他的家产,陆贽说:“依法,反逆者没收全部财产,贪赃者只没收贪污所得。并且都要在结案判刑之后,才执行没收。如今罪名并不明确,陛下已经宽大处理,如果再抄没家产,恐怕以财伤义。”当时宦官左右对窦参恨之入骨,谤毁不已。窦参还未到驩州,竟赐死于路。窦申杖杀,货财、奴婢全部传送京师。

    华杉曰:

    陆贽说了四个字,以财伤义,点明了,还是有人惦记窦参的钱。不管是皇帝惦记,还是宦官左右惦记。既然已经把他搞倒,再推一把就可以得到他的财产,何乐而不为?窦参“阴狡而愎,恃权而贪”,他搞的钱太多。被杀之后,“货财、奴婢全部传送京师”,这就是死因了。

    6、

    海州团练使张升璘,是张升云的弟弟,李纳的女婿也。在亡父两周年即日,回到定州,曾经在大庭广座之上骂王武俊,王武俊上奏。

    夏,四月二十九日,皇帝下诏,削夺张升璘官职,派宦官杖打他,将他囚禁。定州富庶,王武俊常想得到,于是趁机派兵袭取义丰,抢掠安喜、无极一万余人,迁徙到德州、棣州。张升云闭城自守,屡次遣使道歉,王武俊才收手。

    7、

      皇上命李师古拆毁三汊城,李师古奉诏。但是时常招聚亡命之徒,有得罪于朝廷的,他都招抚任用。

    8、

    五月二十七日,任命中书侍郎赵憬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义成节度使贾耽为右仆射,右丞卢迈职务不变,一起兼任同平章事。卢迈,是卢翰的族侄。赵憬怀疑陆贽仗恃皇帝恩宠,要专揽大政,把自己排挤在门下省,多称病不参与政事,由此与陆贽有矛盾。

    9、

    陆贽上奏论边防六项失误,认为:“一是措置不当,二是赏罚无常,三是兵员多而军费不足,四是将领多而兵力分散,五是待遇不均而生怨恨,六是朝廷遥制而错失战机。

    “来自关东的边防战士,水土不服,身体苦于边荒,心理畏惧敌人。国家供养他们如同天之骄子,姑息他们如同请来的客人。他们每天掰着指头数回家的日子,伸长脖子等待喂养;或者希望王师之败,他们可以乘机溃逃回家;或者放弃城镇,动摇远近人心。这样的军队,不仅无益,而且有损。又有犯刑谪徙的,既是无良之辈,再加上怀土之情,思乱幸灾,又更甚于一般戍卒。这就是措置失当了。

    “朝廷大权下落,没有权威,将领的号令不能行之于军,国家法典又不能施之于将,互相迁就,苟且拖延。要赏一个有功之士,就担心无功者心生反叛;要罚一个有罪之人,又顾忌同恶者忧惧不安。于是,有罪的隐忍而不公开,有功的嫌疑而不赏赐,姑息之道,乃至于此。于是,让忘身效节的被其他人讥诮,率众先登者被士卒们埋怨,败军失地的人心中没有愧畏,缓救失期者自以为聪明。义士为之痛心,勇夫因而解体。这就是赏罚无度了。

    “敌人每次入寇,将帅们相互推脱,没有一个人敢主动出击。夸大敌情报告朝廷,说自己兵少,不能御敌。朝廷无法了解真相,只是一味征发增兵,对边防没有任何裨益,只是增加供应补给之弊。百姓每日消耗,征求越来越多,把百姓倾家荡产之资,有司榷盐、税酒之利,全都加到一起,消耗在边防之上。这就是军队太多,而财政枯竭了。

    “吐蕃全国能作战的士兵,不过相当于中国十几个大郡而已,但是,他们出动,则中国惧其众而不敢对抗,他们不动,则中国惮其强而不敢入侵,这是什么道理呢?是因为中国军队指挥不统一,而吐蕃统帅专一的缘故。统帅专一,则人心不分,号令不贰,进退可齐,快慢自如,不会错失良机,自然气势雄壮。这就能以少为众,以弱为强。开元、天宝年间,控御西北两蕃,只有朔方、河西、陇右三个节度使。中兴以来,还没来得及对外征讨,对抗两蕃的,也不过朔方、泾原、陇右、河东四个节度使而已。自从分割朔方防区,建牙拥节的,有三个节度使(779年,分郭子仪兵权),其余镇军,有四十个之多,都是皇帝特诏任命,又各自有监军宦官,人人都可相互抗衡,谁也不听谁指挥。每次边书告急,朝廷才下令他们会商用兵,既然谁也不能指挥谁,相互就客客气气的商量。用兵,是以气势为用,气聚则盛,气散则消;势合则威,势分则弱。如今的边备,势弱气消,这就是将领太多,而军力分散了。

      “治军之要,在于练核优劣,分出衣食等级,让能者努力上进,差的人也不敢妄求,虽然薄厚悬殊,也不生怨恨。如今穷边之地,长镇之兵,都是百战伤病之余,终年勤苦劳剧,但是衣粮所给,只够他一个人,再分给妻子儿女,就常有冻饿之色。而关东戍卒,怯于应敌,懈于服劳,衣粮所颁,却是他们的几倍。又有一种,本来不是禁军,而是边防部队,其将校溜须拍马,请求隶属于神策军,不用离开驻防之地,只是改一下番号虚名,供给待遇,立即就翻了三倍。做的事情一样,而给养悬殊,如果不能忘怀,谁不愤怒!这就是待遇不均而心生怨恨了。

    “凡是要选任将帅,必须先考察他的品行和才能,合格的派遣,不合格的黜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现在边军行动,都由朝廷裁断,选置将帅,先求容易控制,分割他的部队,削弱他的权力,减轻他的责任,削弱他的心志,这样,就算命令与军情不合,他也乖乖听命,违反事宜,他也盲目执行。敌人驰突而来,迅如风飙,而边将军情上报,十天半月才能抵达京师。守土者说他兵寡不敢抗敌,分镇者说没有接到诏书不肯出师,敌人大肆抢掠之后,安全撤退,这时候他们就报功告捷。如果败军丧师,则阵亡一百人报一个人,如果俘虏敌兵,则把一百报为一千。将帅们庆幸都是朝廷亲自指挥,不担心自己被担责问罪,陛下又以为大权在握,不追究事情真相。这就是朝廷遥制,而延误战机了。

    “臣认为,应该取消诸道将士参加秋季边防的制度,令本道只负责供应衣粮,招募愿意留下的戍卒以及蕃、汉子弟。又多开屯田,官府收购,敌人来了,则人自为战,平时则居家务农,这样,与那些来来回回的关东戍卒相比,岂可同等而论吗!又,应该选择文武能臣为陇右、朔方、河东三元帅,分别统率沿边诸节度使,有些不是要害的地区,不妨与附近战区合并。然后裁减奸滥虚浮的费用,以丰富财用,核定衣粮等级制度以团结部众,弘扬委任之道,以激励他们担当大任,公开赏罚标准,以考核他们的成绩。如此,则戎狄怀威,疆场安宁了。”

    对陆贽的奏章,皇上虽然不能全部听从,心里十分器重。

    华杉曰:

    陆贽所奏,全是痛点,所以皇帝“心甚重之”。但是,却“不能尽从”,因为这些情况,皇帝本来也都了解。陆贽对所谓“备边六失”给出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触及问题根源的“真因”,所以,他的对策,也就没什么意义。如果像他所说,边防指挥统一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了,形成新的军阀势力,又怎么办呢?这才是皇帝担心的,比吐蕃可怕一百倍。

    所以,陆贽这些意见,都没有什么用。

    有用的办法是什么呢?有用的办法不在这个层面,在更高层面。陆贽也跟皇帝说过,前面有记载,在公元783年,皇上问陆贽,当今最紧急的任务是什么。陆贽说:“臣认为当今急务,在于审察群情,如果人心所向的事情,陛下先去做;人心所厌恶的,陛下先革除。皇帝好恶与天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归心的,自古及今,从未有过。治乱之本,系于人心,何况现在,正是变故动摇之时,危疑向背之际,人之所归则屹立,人之所离则倾覆,陛下怎能不审察群情,与人民同爱同恨,让亿兆归心,以安邦定国!这就是当今的急务。”

    这些话很“迂腐”了,陆贽自己也说:“虑有愚而近道,事有要而似迂。”这是真正的大道,但是听起来很愚笨;这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但是看上去很迂腐。

    陆贽这番话皇帝有什么反应呢?奏疏递上去十天,皇上什么反应也没有,也不追问。

    这就没办法了,听得懂的,没有用;有用的,听不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1919】听得懂的,没有用;有用的,听不懂。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se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