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圣人也不光是圣人 王阳明大传1

圣人也不光是圣人 王阳明大传1

作者: 大橙子5996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11:55 被阅读0次

    今日读王阳明大传

    读到王阳明两次会试失败。

    王阳明自幼聪慧,没想到会是连续两次都失败了,根据记载,王阳明第一次会是失败后写出一篇文章,受到当时大诗人的夸赞,但引起了很多人的嫉妒,这也成为他第二次会是失败的导火索。

    然而王阳明有志于圣人之学,所以即使两次都失败了,他也毫不介意。

    既有志于圣人之学,又要修科举之乐,这岂不相互矛盾,宋代程颢见到周敦颐之后开始认识到圣人之学,于是他果断的放弃了科举之业,开始专注于圣人之学。于是后世儒生都认为,真正有志于圣人之学,就应该放弃科举之业。

    王阳明对圣人之学和科举之业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呢?

    孔子曾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这句话一直不太理解,看到这儿我明白了。圣人之学是为己之学,重在完善自己的人格,而科举之学则重在出仕。真正难的是既尊重了圣人之学又做到了科举之学。

    王阳明在他的文章规范中说道,如果不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就不能出仕为官,也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她将取液比喻成臣下向君主进献的贡品,给世间清是科举之学的人当头一棒。同时他还对士人通过科举考试沽名钓誉的行为提出了批评,说举业若无恭敬之实,则巡谋私利矣。

    在有志于圣学的基础之上再来修习举业,这样参加科举考试才会有意义,修习举业是古之圣贤建功立业的重要一步,阐明了参加科举的必要性。

    不通过举业而求是关羽不尽人事而责怪天命一样都是错误的,如果不立圣贤之志,即使每日谈论道德也不会成为圣贤,最终只会陷入追求功利的世俗之选,或者陷入追求高远的佛老异端。我的理解是不劳而获者没有意义,不求功利与高远,而只求当下与举业。

    王阳明在弘治九年25岁时再次参加会试,再次落地,当时同僚中有人替它落地而感到羞愧。王阳明安慰他说:是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这里说的太牛了。然而在王阳明归乡途中,顺道游览了山东任城,登上李白住过的太白楼,写下太白楼赋。在赋中,阳明将李白写成因为受世人之嫉妒,心中郁闷,所以才登上此楼。王阳明借李白的典故,暗指自己科举落地的原因,是因为世人所嫉妒,这里杨明啊,你动心了。

    可见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并非从小就是圣人。也需要一点一滴的磨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圣人也不光是圣人 王阳明大传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s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