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过年,你还会回家过年吗?
今年过年,我又没有回家。
“去年过年你就没有回家,你家人不想你么?”
想呀,我也想念他们,只是,我依然不是很想回家过年。
年三十,和郑添翼的家人们在外面吃饭,打车回家的路上,发现出租车、私家车来来往往,都不算少。再也没有了小时候一过年就万城空巷的景象。
这说明,像我一样,过年没有回家的人,很多很多。
坏的氛围
过年,通常来说是喜庆的,但不是每家每户都是欢欢喜喜过大年。
农村里很多留守老人,如果在一年中受了某户人家的气,或是被张三家的占了一陇地,或是跟李四家的媳妇吵架没吵过,只等着过年儿女回来给自己涨士气,帮自己去论论道,那这个年必定是过不消停的。
纵使不在村子里,也总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比如我家里的家庭关系向来不睦,很小的时候,每次过年长辈们都要吵的鸡飞狗跳。
姑姑家的妹妹是奶奶一手抚养长大,受长辈偏爱,过年时聚在一起,但凡做了什么调皮的事儿,我必要受埋怨。要么是坏主意必定是我出的,要么是姐姐怎么不照顾妹妹。
等再大一些,父母感情更是淡薄,过年就变成了一道选择题,是去奶奶家过年,还是去姥姥家过年?我幼小的心灵,就有了撕裂感。
从年幼到长大成人,从担惊受怕到两难选择,如今,我终于可以有了自己的选择,不回家过年。
攀比
人性很复杂,“气人有,笑人无”。
攀比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我们澄清一个伪命题,叫做“天下没有不为儿女好的父母”。
你确定父母让你去上那么多补习班是为你好?
在中国,很多孩子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被迫去实现父母当年没有完成未来也不可实现的愿望,你完成的好,他们与有荣焉,完成的差,他们羞愧难当。比如学钢琴还是学书法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意愿,比如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就是丢了老子的脸。
也就是说,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纯粹的,是掺杂着其他杂质的。若是家中姊妹众多,还可能“十指连心,指头有长有短;手心手背都是肉,有薄有厚”。
所以,你的生活中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很正常的,毕竟你的父母有那么多未能达成的心愿,你怎么也不可能一一实现。
而过年的时候你回家了,“别人家的孩子”也都回来了。你要是收入低,王伯家的孩子月入三万;你要是工作很好,却未婚,那隔壁马阿姨已经抱孙子了;你要是年少有为,已婚已育,那楼下张叔叔家都第二次抱孙子了。
他们爱你,却对你多有期望,期望的不光是你能过好,还有他们能够心满意足,与有荣焉。你过的好,容易,让他们心满意足,却很难。
逼婚
今年过年,朋友圈好像多了好多关于被逼婚和怕被逼婚不回家过年的文章,好像大家受此荼毒颇深。
被迫相亲、下必须结婚的截止期限、不结婚就死给你看……
我的父母并没有非常急切的希望我结婚,加上今年并没有回家过年,我的感受并不深切,可是读着那些年轻人被逼婚的经历,我忍不住替他们要问:
我有没有遇到那个我希望和他共度一生的人不重要吗?要结婚的人人品怎么样,对我好不好,我们之间有没有感情不重要么?难道只有哪天能结婚,才最重要?
如果我妈觉得我冷,我可以穿秋裤,但如果我没有遇到那个合适的人,我妈却觉得我该找个差不多的就嫁了,那避出去可能是最不伤亲情的做法了。
孩子的教育
不能用恐吓的办法来教育孩子,比如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不能随便引诱孩子做他不该做的事,比如说:抿一口,没事儿,练练酒量。
不能让孩子不付出任何辛苦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他以为他得到一切都是应该的,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不能单方面树立母亲或者父亲的权威,让孩子以为自己凌驾于某一方之上。
但你一旦带孩子跟老人一起过年,你基本就会丧失对孩子的教育权,以上所有的事情都会发生,你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扭转。但孩子心中却已经明白,只要见到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父母就都拿自己没办法了。你作为父母的权威也就此丧失。
回家再不keep
KEEP里有一项训练,叫“节后恢复训练”,实在太了解节日的杀伤力了。
过年,多喝一点儿没事儿。
过年,高兴,多吃点儿。
过年,别的先放一放。
结果,年没过完,人进了医院。结果,每逢佳节胖三斤。
过年回家,除了是团聚、休闲,还给我们增添了很多放松自己的借口,跑步不跑了,单词不背了,减肥?不吃饱了,哪有力气减肥。
于我而言,过年让众多亲朋聚在一起,多年不见,代沟更容易凸显,让不同的生活习惯产生了更多的摩擦,让不同的三观暴露无遗,简直就是无尽尴尬。
我更愿意在平时回家探望父母,平常的问候,安静的陪伴。
据说2016年有600万人出国过春节,带父母走出他们那一方小天地,既陪伴了父母,又能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我们的生活,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网友评论